阅读历史

第351章 张居正与辽王的恩怨纠葛

作品:不负大明不负卿| 作者:十光| 分类:都市言情| 更新:2022-03-05| 下载:十光TXT下载

辽王“英敏聪达,才智绝人”。

还朝后他又写一篇文章指出“王聪敏辨给而嗜利刻害,及长,多不法,常出数百里外游戏,有司莫敢指”,列举辽王的不法事。

从前后不一致的评价中,可以大致看出张居正的心态。

到隆庆元年,张居正恰好得势,而辽王却遭受弹劾要求削去真人名号。隆庆二年又被弹劾十三大罪。

万历皇帝派刑部彻查,辽王慌了,做了一件错事,竟树起一面大旗“诉冤之纛”。结果被仇人盯上,直接弹劾辽王朱宪?造反。彻查的官员洪朝选一看就明白了,他复奏时提到了辽王的暴***酗,但绝口不提造反。

因为辽王真的没想过要造反。

即便如此,辽王朱宪?最后还是被废为庶人,辽王也不设了。

这件事之后,朝野议论纷纷,纷纷指责张居正。

都知道张居正与辽王朱宪?的关系非同一般,可张居正身在内阁,为什么不为辽王说一两句话呢?

流言说是张居正羡慕辽王家产,因为洪朝选没有说辽王造反,结果遭到张居正的陷害。当然这些都无法考证。

不过,相信杀害自己的祖父,没有几个人会轻易得过去的。

后来的,也就是接下来尚未发生的历史:张居正被万历皇帝清算,以致身败名裂。朱宪?的妃子王氏还在,便替御史羊可立诉冤,指证张居正公报私仇,因此成为张居正抄家的张本。

似乎很难看到张居正与朱宪?之间友谊的基础是什么。

确实,辽王有显赫的地位,而张居正的祖父只是其护卫;后来,张居正发家了,地位反转过来。

可他们两个的志趣完全不同,一个热衷于政治,渴望大有作为,而另一个只是纨绔子弟。他们之间本来就不应该有甚瓜葛。

可能也是出于一种偶然,也许只是心中一时的愤恨,最后竟生出几十年的互相报复。

这就叫人生无常,风水轮流转,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吧——

张居正的祖父张镇曾经是辽王府里的一名护卫,帮辽王守门守了十几年,没想到物换星移人事代谢,当年显赫不可一世的辽王沦为阶下囚;而他的护卫的长孙,却成了皇帝身边极度受宠的大学士。

从此,荆州城的辽王府就变成了荆州城的大学士府。

几个月前,张居正乞骸骨回归故里就是回到这里。

荆州城里的“张大学士府”要比北京城里的“张大学士府”恢宏有气派得多。

自张居正回籍的第一时间起,张大学士府就处于高度戒备状态当中。就像当初北京城里张大学士府一样,也是不让任何人随便进出的。

张居正病逝后,张大学士府的戒备仍然尚未解除。

因为万历皇帝将张居正的死定为国葬的规格,所以从张居正的死到入土安葬中间有将近三个月的时间。

北京工部需要特意派官员来为张居正督修坟墓。

万历皇帝有旨,为张居正举行下葬的仪式定在九月初。

这天薄暮时分,只见一艘小船从荆州城外的江津口慢悠悠地行驶过来。

虽然已刚过中秋,可江汉平原依然热气难耐,幸好下午下了一场骤雨,拂面的南风变得凉爽起来。

但见傍晚的霞光,洒落在荆江的江面之上,光与水的交相辉映之中,不禁让人心旷神怡。再加上几只缟素的江鸥蹁跹其中,更是让人觉得天地之悠悠生机之无限。

小船已靠近江津关的码头,但尚未着岸,便见一位少年从船身出来,走到船头,一副阔别已久的神情驻足眺望。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