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第388章 人无远虑 必有近忧

作品:不负大明不负卿| 作者:十光| 分类:都市言情| 更新:2022-03-05| 下载:十光TXT下载

法。

“伴伴, 还有哪个问题?”

“潞王爷, 倘若回到京城,万岁爷便让奴婢回籍闲居,或派一个类似看守皇陵的闲职,奴婢该怎么办?”

朱翊镠觉得冯保这个担心还是很有必要,而且极有可能发生。

他想了想,说道:“这样吧,我给娘亲写一封信,你回京后交给她。只要娘亲盯着,皇兄断不敢乱来。”

历史本就如此,万历皇帝解除冯保的职务时,一颗心七上八下。一来,这是张鲸极力怂恿的结果;二来,是李太后将心思放在皇孙身上,对朝中事、对冯保疏忽而导致的。

其中,关键还是李太后。只要李太后稍微留心,万历皇帝便没有机会背着她将冯保赶到南京。

有了朱翊镠的信。

冯保这下放心了,他知道李太后对朱翊镠的超级信任。

……

张居正的墓碑修葺整理完毕。

这样为他的下葬礼仪就算结束了。

用“轰轰烈烈”来形容这次下葬礼仪毫不为过。

不说参与这次礼仪的人数以及墓碑的规模,单就墓碑上刻着万历皇帝的亲笔书丹“张文忠公之墓”六个大字,就可以吹几辈子牛逼了。

冯保怀里拽着朱翊镠写给李太后的信,踏上了回京的路途。

在这个节骨眼儿上,他执意来江陵城一趟,无论别人怎么看待这件事,反正他认为是值得的。

幸好来了。

倘若不来,他就没有机会见到依然还活在人世的张居正。

尽管张居正再也不能名正言顺地参政议政了,威望肯定大不如从前,但从与张居正的言谈中可以看出,他对政治的热情依然没有减退。

张居正固然从容多了,但依然还是那个一谈及政治就精神抖擞的政治家。

从容的只是心态,对政治,张居正仍是一如既往地热衷。

于冯保而言,这就够了。

加上张居正身边还有一个近似妖孽的朱翊镠……冯保觉得,一切皆有可能。

所以,他认为这一趟很值得。

回去的路上心情也开阔多了,不再像来时那么忧郁。

但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冯保也只是心境开阔了,担忧不可避免。

不说别的,单说张居正“诈死”这一条罪,搞不好就会酿成大灾难。

况且还有后续,倘若万历皇帝真要清算张居正,势必遭到张居正和朱翊镠的反抗,这条路荆棘满途!

冯保知道自己已经身入其中,无论以后发生什么,都与他脱不了干系,结局是好是坏,都有他的一份儿。

至于回京后的局势发展,冯保暂时还不敢想象。他有朱翊镠和李太后的双重护持,想必无碍,可其他人不好说。

王国光开籍已成定局。

如果李太后不出面干预,像戚继光、潘季驯等张居正生前的心腹之人,恐怕就没有那么幸运了。

站在个人角度,一私之念:冯保倒是希望万历皇帝清算张居正,这样就可以挑起朱翊镠、张居正与万历皇帝之间的矛盾。以朱翊镠、张居正的能耐,那改朝换代的可能性就大了。

可站在国家的角度,若万历皇帝真的清算张居正,势必引起朱翊镠、张居正的反抗,牺牲与悲剧将不可避免,甚至会引发大动荡——这样的结局,当然不是冯保希望看到的,任何时候稳定都是头等大事,好不容易取得万历中兴的大盛世,倘若国家发生动乱,张居正改革的成果极有可能付之东流。

作为司礼监掌印,大内主管,冯保当然担心。

只是他自己也清楚,他的担心,朱翊镠和张居正肯定都想过。

张居正决定“诈死”一次,是因为不甘心,想着对万历皇帝那么好,万历皇帝最后居然要清算他?所以,可以看作是张居正忍不下这口气。

而张居正也说过,朱翊镠之前迟迟不肯答应张居正这个决定,恳求了一个多月朱翊镠才点头,肯定是因为朱翊镠想到这件事的可怕后果。

好在与朱翊镠一道经历这么多,冯保相信朱翊镠。

“既然已经走到这一步,想必潞王爷该想的都想清楚了吧!”

冯保也只能这样安慰自己了。

安心回京再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