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第795章 最头痛的问题

作品:不负大明不负卿| 作者:十光| 分类:都市言情| 更新:2022-03-05| 下载:十光TXT下载

么办?将何去何从?支持朱翊镠,万历皇帝怎么办?又何去何从?
倘若没有一个妥善的解决方案,很有可能会兵戎相见。
这是谁都不愿意看到的。
当初明成祖朱棣发动“靖难之役”,不就是兴兵内战了吗?
张居正依然活在人世,李太后也明确指出过,朱翊镠与张居正一方不会放弃武力夺取皇位。
这件事还可以拿明成祖朱棣来对此说,据《太宗实录》中记载,朱棣攻陷京城后,朱允炆**于皇宫中,这是朱棣一脉的明朝官方对外的说法。而野史认为朱允炆出家为僧了,流传最广的则是他逃到明朝统治不到的海外,朱棣组织庞大的船队让郑和数次下西洋,为的就是搜捕朱允炆。
当然,这也只是野史的说法,可信度似乎,确实不高。
但有一点,建文帝朱允炆的下落是明朝一大疑案,至今已经六百多年,依然没有证据确凿的定论。
真相究竟是什么谁都无法确定。反正朱棣一杀到南京城,朱允炆的踪迹就没了,生死不知。
由此衍生出一个问题:如果朱允炆哪儿都不去,也不自杀,就坐在皇宫大殿中,朱棣会杀他吗?
朱棣会置朱允炆于何地?
正如朱翊镠倘若真的取而代之,会置万历皇帝于何地?
这不正是王锡爵,包括李太后陈太后最为揪心的问题吗?
历史虽然不能假设,但不妨可以试想一下,明着朱棣是不会杀朱允炆,因为起初就对天下人说了,不是篡位,是靖难,如果下令诛杀朱允炆,就与之前的人设不符,定然会受到来自朝野的非议与指责。
通常得位不正的皇帝,对自己的名声更为在意。
比如李世民玄武门之变杀兄弑弟上位后,为了表明兵变的合法性,便大加修饰,给人基本的印象就是李建成和李元吉嫉妒李世民,要千方百计整死李世民这个兄弟兼开国大功臣,所以李世民才不得不“正当防卫”。
所以试想,朱允炆若是在群臣的簇拥下坐在龙椅上,将自己完全置于公众视线中,坦然面对朱棣,想必朱棣不敢动他,最多想办法逼他退位(可惜朱允炆似乎没想明白这一点)。
再试想,如果只有朱棣的心腹在场,方便搞“靖难之役”的这帮人封锁消息,那么朱允炆万无生理。
都知道所谓的“靖难”,实质上是叛乱的另一种表达。
朱棣所说的奸臣,具体是指朱允炆的亲信大臣齐泰和黄子澄,这两人大约读书读傻了,朱允炆才刚继位就撺掇他削藩,提出的建议简单而粗暴,引起宗室极大的不满。
【书友福利】看书即可得现金or点币,还有iPhoch等你抽!关注vx公众号【】可领!
按“靖难”的思路,斩杀齐泰、黄子澄之后,朱棣就应该回兵藩地北京,这才是忠君爱国的好藩王。
但这可能吗?辛苦一场只为杀两个大臣?朱棣答应,他手底下的人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