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第 6 节 您的负面管教有定量吗?

这个东西不能动,那儿你别去,摔着了怎么办呢?你怎么又把衣服弄脏了?一上午你是不是又没喝水?诸如此类,您想过一天当中对孩子的负面管教有多少次吗?如果您没想过,那从今天开始您就数一数,您可能会被这个数字吓一大跳。

叫孩子好几遍,孩子为什么不答应?要求反反复复提,孩子为什么还爱理不理,选择性回应呢?原因就在这里,负面管教没定量,孩子会离你越来越远,来听听徐老师是怎么看待这个问题的。

一个父母跟孩子说话,说几句负面的话应该是个定量,它应该是个定量,你不能比如说回家,孩子一出门,走马路上面,马路下面有车你看见了没?小孩往地上一趴,你给我站起来,地上脏不脏?你瞅瞅你。比如说从他放学接上孩子到家,他一听,他什么都在说,到最后这孩子就我们俗称说皮了,就他已经不拿你的话当回事情了,就是他已经无动于衷了,那我觉得你这时候,你的干预就没有用处了。我觉得给孩子这种要求就是一定要分年龄段。你比如说小孩在在四五岁时候吃饭扔的,弄得到处都是,无所谓,孩子不就这样吗?他写作业,他写作业最后擦得乌七八糟,对吧?慢一点,这都正常,不着急,慢慢来,就盯几个点,真正重要的我们一直抓下去。其他的事情呢他慢慢就好了。对吧?你比如说你像,我就说像我儿子最近就前两天就是他说话,他发音老发不好,就有点口吃,比如我想吃萝卜,萝萝萝萝……萝卜,你这个时候,比如说那有,比如你怎么去看待这件事情?那你第一反应我觉得很正常,我想,后来我就笑,我说,一个字一个字说,萝卜,你别萝萝萝萝萝,他也不当回事,所有人都是这样的,所以他自然而然就过渡了这个阶段。你如果批他,你结巴什么结巴,他就有可能真就结巴了,就是你对他你不应该批评的事情,你没有必要批评他。有的时候不是他,你比如小孩尿床也是这道理,他不是他不想,他做不到,对于你做不到的事情,你过分的苛责,不但无法实现你的要求,你还会加剧他对这件事情的挫败感,他真的认为自己问题很大。

作为父母最大的仁慈,或作为师长最大的慈悲心,就是在孩子力所能及的地方要求他,通过他完成自己的要求,让孩子获得尊严,获得自信。你最可怕的就是,你在他力所不能及的地方给了他要求,所以会带给他深深的挫败感和不自信,这是非常可怕的。所以我觉得提要求就针对孩子的特点,就是提几个力所能及的,然后再加上你外在的温和的坚持、督促,孩子最后能实现,你很开心,孩子也很开心,因为谁都愿意把自己的生命弄得井井有条,弄得很有可控感,而不是一团糟。

你判断一件事情的标准,你得尊重这个事物本来的标准,就任何一个人,他一天都应该是挺好的,当你认为什么都不好的时候,那你一定是没以这个孩子本身为标准,你以你自己的标准为标准,是不是这道理?但是我们又不能不对人提出新的要求,因为一个人他总得长进,得他总得慢慢的进步,但是进步这个点他得是力所能及的。一个家长如果说一天批评他很多就说明什么?说明你根本就不尊重孩子,你是把你自己的标准、自己的情绪完全在你和孩子的关系中宣泄出来。有的时候你对孩子的不满还未必是孩子不好。而你在单位里,今天你气特别不顺,一进门你书包怎么扔的你这是?对,我说你多少回了,这就会变成这个样子。所以我就说,我们只有对孩子的负面评价定量,那才能引导我们去尊重孩子本身的发育特点,就对他来讲,他能做到的事情到底是什么样子的?我们要提的要求到底应该哪几个点上?也就是说我提要求你做不到,我要批评你。所以就是让我们能够更清醒、更冷静地去反思我们孩子的年龄阶段,去反思他目前最迫切需要建立的习惯到底是什么,而不是说忽视孩子年龄特点,去随意的去批评,把我们双方共同的精力放在最有价值的点,而且还能做到的点,然后发力,然后他长进,我们共同感觉到很愉悦。

随意批评孩子,唠唠叨叨没完没了,这是日常生活家长们管教孩子的通病。管教不在多少,贵在精准。如何才能精准呢?以下几点值得我们思考借鉴。

一,跟孩子说话负面的话应该是个定量,家长要时刻提醒自己管住嘴。

二,父母最大的仁慈就是在孩子力所能及的地方要求他,让孩子获得尊严和自信。

三,家长提的标准要符合孩子的年龄,千万不能把自己生活中的负面情绪宣泄到孩子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