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第六十七章 新定居点

作品:穿越1630之崛起南美| 作者:孤独麦客|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2021-02-02| 下载:孤独麦客TXT下载

为主的经济模式将进行大规模转变。

老实说,目前东方港及其附近地区其实是不适合进行大规模农业生产的。没有别的原因。主要就是缺水。是的,缺少大型地表径流,通俗点说,就是没什么大河。放眼望去都是一些水量不是很丰沛的小溪小河,其中还有很多是季节性河流。没办法,草原地区嘛,就这个德行。要不是这些年政务院花费大力气、大代价修建了大量的蓄水池、雨水收集池、人工水库以及农田水利灌溉设施,那么光养活东方港及其附近地区万余人口就很吃力了,更别说还开辟了总计超过两万亩的各类农田。

既然认识到了这个问题,执委会和政务院自然不能再犯这个错误。为了缓解东方港附近地区的人口压力,以及为国内纺织工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充足的原材料,政务院决定将新来的这总计三千五百多新移民和定远乡、东方港部分老居民互换后,再派往西北内陆地区靠近水源的地方建设新的定居点,然后进行放牧垦殖。

放牧的品种主要是从欧洲引进的一些细毛绵羊,以给国内日益蓬勃发展的纺织业提供充足的原料。说到这里不得不提一下,令人惋惜的是,东岸共和国的外交人员费劲了心机与手段,目前仍然没有搞到著名的西班牙美利奴绵羊。目前国家情报总局已经开始在想办法,如果能够将这种大量出产优质细羊毛的绵羊弄到东岸大草原上来养殖,那么必将为华夏东方共和国呢绒工业的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

在大鱼湖北岸及其附近,新定居点的位置甚至早在年中的时候就已经确定好了,并由建筑队进行了部分前期建设。规划中的定居点有两个,分别是位于大鱼湖北岸的棉农堡——顾名思义,这个定居点的居民们在这里将主要以种植棉花为主;以及位于后世卡斯蒂约斯城附近的镇远堡——这个定居点的居民主要以养羊为主。

两个定居点出产的棉花和羊毛分别送至东方港和平安县两地生产加工。为了提高输送效率,东岸建筑公司在大鱼湖北岸棉农堡修建了一下小型码头,这里出产的棉花在装船后将通过大鱼湖——大鱼河水系运送至东方港,交通还算便利。而镇远堡还在棉农堡北方约十公里处,为了提高运输效率,建筑公司目前已经开始规划1号公路延伸段——棉农堡至镇远堡的柏油公路。这条公路建成后,再辅以大型四轮货运马车,镇远堡与棉农堡将能够很便捷地被联系起来。

为了提高新移民们的劳动积极性,政务院此次还出台了一项新政策。其大致内容就是将目前农业部畜牧局手头掌握着的两千多头绵羊,以贷款的形式分发到各个新移民手中。当然了,将来给他们准备的房屋、口粮、土地、农具、种子等同样都将计入贷款之中。本贷款三年内将不征收任何利息,三年后开始逐步征收少许利息,以鼓励新移民们尽快进入角色,获得产出以偿还贷款。

为此,经执委会批准,政务院特别设立了一家政策性银行——西北垦殖银行来专门办理此事。西北垦殖银行这个华夏东岸共和国第一家金融机构的开办准备金为2688只绵羊、200吨土豆以及若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