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第四百二十章 黑海乱象(一)

作品:穿越1630之崛起南美| 作者:孤独麦客|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2021-02-02| 下载:孤独麦客TXT下载

算还十分仗义, 将东岸人留在此地的使节马德也带了过去, 就住在他的庄园内,以躲避可能产生的一系列政治风暴。

奥斯曼帝国的政治斗争可是极为惨烈的。每一位苏丹的登基都是一次对旧势力的重新洗牌,更是一次腥风血雨。因此,这种事情还是少沾染上为妙。免得让个人乃至国家的利益受损。马德本人来到了卡法,一方面借纳苏赫帕夏的虎皮要求克里米亚人不要断了女奴的供给,另一方面也是前来处理一下关于卡法铁路(从铁矿到码头,马拉轨道轻轨货运线)和卡法港口的建设事宜。

除了他之外,还有七八个随员也带着在本地雇佣的一些仆人分头前往布尔加斯、萨洛尼卡、士麦那和苏伊士几个港口。这些港口的扩建工程的技术服务已经外包给了东岸共和国,最近奥斯曼时局动荡,很多项目陷入停顿之中,这让马德很着急。项目停顿意味着工期拖延,而工期拖延也就意味着东岸人不能及时拿到剩下的服务费用。此外,大量来自东岸的水泥、钢铁预制件、码头机械等东西运过来了却没法及时使用,东岸商馆的仓库已经堆放不下,必须在码头上另租地方存放。

这五个港口(除苏伊士与士麦那外,另三个港口为后来追加)的扩容及现代化改造、卡法矿区铁路以及从伊斯坦布尔到埃迪尔内的高等级战备公路等项目,是华夏东岸共和国与奥斯曼帝国达成的大型基建服务合同。其中,奥斯曼帝国出普通劳动力和一部分材料,东岸共和国出技术工程师、施工工具以及奥斯曼帝国无法生产或者不能廉价生产的材料、机械,整个项目总金额为一百八十万元。预定工期为五年,保守估计平均每年能够给华夏东岸共和国带来将近二十万元的净利润。

这样的利润已经不能让人忽视了,更何况这仅仅只是一个开始,如果这些项目顺利完工并使得奥斯曼人较为满意的话——这几乎是一定的事情,后面的订单将会源源不断地飞来,比如从埃迪尔内到普罗夫迪夫的第二段公路、亚历山大港的扩建、从苏伊士港到亚历山大港的公路/铁路项目等等。

而路修好了,路上行走的车辆也不能少啊。比如奥斯曼政府在之前就已经先期购买了五十辆产自东岸的重型货运马车,该马车由南方车辆厂制造、载重为1.5吨,在平稳的公路上行驶起来飞快。这种加装了轴承和减震弹簧的货车每辆售价仅仅只要二百元,奥斯曼人使用后反响相当不错,目前已经开始酝酿追加订单了,特别是那些民间商人的订单,其数量远超奥斯曼帝国政府,让人看了喜上眉梢。

此外,奥斯曼帝国政府及一些常年跑黑海运输的大商人在46年下半年的时候,曾经向东岸订购了总计约十五艘大型三桅笛型运输船。这些船只约定在48、49年这两年内集中交货,以逐步替代目前在奥斯曼国内广泛使用的那种不安全的、落后的伊萨克帆船。这十五艘船只中三分之二是奥斯曼政府订购,用于为战争运输各类物资,剩下的五艘是在黑海沿岸的犹太商人和亚美尼亚商人订购,用于承担运输任务。

总的算下来,华夏东岸共和国在这几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