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第四百五十一章 社会变迁(三)

作品:穿越1630之崛起南美| 作者:孤独麦客|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2021-02-02| 下载:孤独麦客TXT下载

,不光是减少人力依赖的问题,随着矿井越挖越深,将采掘出来的煤炭吊出井的难度也越来越高,因此,对大型起重机的需求就正式提上了议事日程。而随着国内钢铁及机械制造行业的逐步发展,有了多年产业发展积聚底蕴的东岸人开始了对煤矿机械的攻关研发。

蒸汽动力的起重机首先取代了人力或畜力的吊装机械。比如现在平安煤矿很多矿井上使用的便是功率达到175马力的起重机,这种起重机既可以吊煤,也可以用来升降矿工,效率远不是以前的人力滑轮吊杆可比。而原本用来装煤和矿工的柳条筐也被金属箱(铁制)取代了,这种结实的筐可以装更多的人或煤炭,据说机械部门目前已经在试图生产更坚固、同时也更轻便的钢制箱体了。

而在今年年初政务院决定加强煤矿生产安全后,便派出了大量视察员到各矿井进行巡视,并敦促矿务局尽快安装井下通风装置。矿务局在召开技术人员开会研究后,决定通过蒸汽锅炉释放高压蒸汽的方式给矿井进行通风,经试验后发现效果相当不错。此外,还有一名来自意大利的技师发明了一种煤矿专用的风扇,并取得了技术专利,然后又被平安矿务局迅速买断,在各矿井大力推广了开来。

这些技术推广后,据平安矿务局估算,今年全年煤矿将产煤约28万吨,但潜在的市场需求大约是57万吨,这个产量甚至连需求的一半都还没达到。要知道,如今国内各工业企业、内河汽船甚至民用燃料消费使用的可都是平安矿务局所产的本地煤,而不是那些跨海运输而来的塔城精煤。那些煤的成本过于高昂,虽然质量明显更好一些,但基本上只有焦化厂、国家铁道总局和远洋船只在大量使用。

由此可见,国内的煤炭市场仍远未达到饱和期,还有很大的开发余地,前提是平安矿务局能将自己的产量逐渐提起来。而平安矿务局当然也不是无动于衷,他们在上级的示意下在煤矿上大力推广各种机械便是明证,毕竟在无法招募到足够人手的情况下,用机器代替人力是唯一的手段。

而这些瓜拉尼人明显就是机械化进程深入后的“受害者” 。因为随着机器的深入推广,他们的作用也日益减小,毕竟在已经有了蒸汽活塞驱动的鹤嘴锄掘煤的情况下,井下已经不再需要太多的在低矮潮湿的坑道内缓慢掘进的矿工了。特别是在这些瓜拉尼矿工与周围人都格格不入的时候,平安矿务局决定调拨他们到新开的煤矿去从事运输工人——这个工种的收入显然比井下矿工低了一大截——但这些瓜拉尼人拿惯了每月七元多的高工资,怎么可能再去充当活累得要死但月收入却只有五元的运输工呢?

因此,这些被剥夺了井下工作权力的瓜拉尼人很显然被激怒了,在被愤怒的情绪支配后,他们竟然趁着煤矿管理人员的麻痹大意,聚众捣毁了矿上的一些机器,然后要求恢复传统的采煤方式,让他们继续下井挖煤。

对于这件造成了近万元直接经济损失的严重的案件,底下人可是压不住的,这件事很快便被报告给了矿务局及内务部,因此这才有了内务部警察们到矿上来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