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第672章 叫你小子不戴帽子

作品:都督请留步| 作者:携剑远行|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2023-06-02| 下载:携剑远行TXT下载

老们肯定是一笑而过。

不过之前只是陈元康上书而已,没有形成正式的诏书,政令也就没有真正的产生,绝大多数人自然都还能沉得住气。

如今诏书正式下发,那些人就再也坐不住了,自然是要丢个石头出来试探一下水深水浅。

于是没两天,这个“石头(nddxs)•(co)” 就被丢出来了。

驸马都尉王实,也就是尚了安吉公主萧玉娡的那一位,向朝廷上书:

本朝尚无营建藩王王都的先例,况且吴王封地在寿阳,要修城也应该在寿阳修,怎么能把王都修到洛阳去了呢?此举于理不合,而且有极大隐患。

且不说藩王竟然有王都这种说法,就算是有,开这个先例去洛阳修新城也很危险。此例一开,那不是梁国各地藩王(其实也没剩下几个了,主要是指的萧纪),也可以随便在梁国其他地方营建王都了?

这还不天下大乱?萧纪这样的藩王要是把王都修到建康旁边来了怎么办?

王实这个人虽然是琅琊王氏出身,但并无世家子弟的底蕴修养,本身行事比较粗犷不讲究,平日里风评极差,说话也是口无遮拦。

很多不能摆在台面上说的话,他竟然上书的时候直接说出来了。

当陈元康听闻王实第一个站出来搞事情的时候,完全不相信世上竟然可以有如此愚蠢的驸马!

然而等他看完了上书的内容后,这才不无感慨:刘益守确实极大拉高了萧衍女婿的质量。难怪萧玉姈时常跟人吹嘘,其他驸马无论看起来如何人模狗样的,跟刘益守比起来,那就啥也不是了,多看一眼都会嫌弃得想吐。

有王实这个标杆在,只怕萧玉姈说得还算保守谦虚了。

有人反对,那陈元康自然不能装作看不见。依照事前众人商议好的部署,陈元康继续对朝廷上书说:

北方战乱未平,吴王的本意是想镇守国门,绝不是要故意搞特殊化。洛阳位于前线方便对敌,此举都是为了国家,吴王是没有什么其他想法的。

陈元康说的道理是光明正大的,但语气很软,就像是偷鸡被人抓到,辩解说只是过来跟母鸡聊天一样,这反而引起了更多的质疑。

果不其然,没过两天,尚永世公主的驸马王諲、尚富阳公主的驸马张缵等人,接二连三的跳出来,对刘益守要在洛阳营建新都的事情说三道四。

陈元康再次上书辩解说:吴王在洛阳营建王都,都是为了北伐,为了一统天下。等天下一统后,他就会返回都城,撤销吴王王都。

希望朝堂内外可以鼎力支持这次营建王都的工程,有钱出钱,有力出力,一切为了国家。

这话不说还好,消息撒播开来,一石激起千层浪,反对吴王在洛阳营建王都的声音如潮水一样纷涌而至,更是有不少人提出了“折中ღ([你.懂的小说])ღ『来[你.懂的小说].看最新章节.完整章节』(nddxs)•(co)” 方案。

比如说,刘益守不应该在洛阳营建王都,而应该在寿阳,将原先的寿阳城改造一下,这不就是个新“王都”了么?省时省力又妥帖。

寿阳本就是梁国边境重镇,在此地营建一个所谓的“王都”,貌似也说得过去吧?

种种“好心”提议,看上去并非全部都是胡闹,很多竟然都很有可操作性。

然而,面对汹涌的质疑声,之前还卖力辩解的陈元康,这次竟然彻底哑火了。

……

正当建康中枢朝臣们围绕该不该营建洛阳新都相持不下之时,东府城附近的安吉公主府,被台城禁军团团围住。

兼任大理寺卿的崔暹,黑着脸站在府邸大门前,看着一个个禁军士卒,将府里成套的筒袖铠搬出来丢到门外堆放,一言不发。

“崔尚书,府邸内共查获盔甲五百余副,都是成套的。另有弓弩数千,兵戈无算,足够武装一万大军。”

一个禁军小校轻声说道,低着头不敢看崔暹。

“驸马王实在府内私藏盔甲兵戈,数量惊人,图谋造反罪证确凿,来人啊,将驸马与公主,以及府内一干人等带到大理寺关押!

此桉牵连甚广,仅凭王实一人,绝不可能弄到这么多军备。这件事要好好查,细细的查!把人都带回去!”

崔暹说话的时候一脸澹然,就跟逮到路边的野猫野狗一般,内心毫无波动。!

(nddxs)•(c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