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第七百七十八章:必要的展现强大

作品:大秦之帝国再起| 作者:荣誉与忠诚|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2021-02-08| 下载:荣誉与忠诚TXT下载

“这么说,真的是战兵尽出了啊。”

两军会合,尽管不是在完全你情我愿的情况下合兵,但毕竟是待一块了,双方的大体兵力构造都要互相知会,也能在进入作战状态可以从容地协商调配兵力。

秦军出战十五万人,出动的是包含一万骑兵和五万弓弩手,余下的七万各种如战车兵、长矛兵、戈矛兵等战兵,二万是辅兵。

军中以弓弩手数量最多,狭隘一点会认为秦军的出兵没有多少诚意,慨因弓弩手就是远远地提供远程杀伤的兵种。可是转念一想那么配置也没有什么错?与胡人交战一定要保持远程杀伤的优势,以远程杀伤兵种为控制战场节奏的主力,其余兵种负责起围堵和必要的防御。

且看秦军部队配置,显然是经过深思熟虑,司马欣不好问那是早有方案,昂或是临出兵前由蒙恬自行调配。

司马欣为什么要思考这个?若是秦国早有方案,说明无论有无来自汉国的压力秦军都会北上参战,要是出于蒙恬的手笔,那么事情就复杂得多了。

吕哲一直在推崇蒙恬的军事才能,更赞赏蒙恬对于行政上的能力,因此汉国君王想要将蒙恬收纳于麾下在汉**方并不是什么秘密。而似乎吕哲是想将蒙恬收于帐下却没有做什么动作,不像是对其他人动用阴暗或是光明的手段,这也是很多人所迷惑的。

要是北上的秦军建制单纯出于蒙恬的操作,证明了蒙恬军事上的才能,可是也从某一方面证实秦国并没有完全倾向于与各国合并为一个帝国。

一个还别有心思的秦国是处在即将爆发大战的地缘之边,日后塞外汉军的补给大部分是需要路过秦境或是擦边而过,存在的不稳定因素也就极多,汉国那边必然是要拿出相应的应对措施出来。

华夏军队历来并不怎么进行细化,首先做到相应细化的是秦军,例如该是战兵下一刻绝对不会成为辎重兵。每一名士兵也是进行针对性的训练,而同一时间段的列**队还没有严格地进行战兵和辅兵的区别。也就是说,相对于秦军的正规化,六**队兵种混乱且职责模糊。

秦军在一统之战中消灭了超过了两百万的六**队,被消灭的六**队大多是没有进行过操练的建制,也就是刚刚放下农具的农夫。其实秦军中的很多士卒也是农夫,然而双方最大的区别就是在建制的细化上存在差距。

蒙恬也从司马欣那里得到了两个汉**团的编制,可能司马欣并没有完全地交底,不过大体能看出汉国的军团到底都是什么样的存在。

与秦军相同,汉军严格划分出战兵和其它非主战人员的区别。于战兵之中又细化出各类的兵种。如骑兵军团的突骑兵、游骑兵、散骑兵、具装重骑,甚至还出现了专门的弓、弩骑兵这种远程杀伤兵种。而步兵军团中也进行了详细的划分,像是逐渐变成汉军主流的长枪兵数量最多,除了持盾朴刀兵、长矛兵、重步兵、弓兵、弩兵之外,一种专门复杂操作如车弩、床弩、石砲等等器械的兵种也独立区分。

“原来一样是轻骑还有那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