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第685章: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作品:大隋主沉浮| 作者:碧海思云|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2023-09-05| 下载:碧海思云TXT下载

的邗沟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希望南粮能够迅速通过便捷安全的运河,源源不断的运抵灾情时有发生的北方,然后再用南粮、以官粮来平抑粮价,解决北方人的吃饭问题。

当数量庞大的官粮的“强势”北上,把粮价死死的压在斗米二三钱的价格之内,对此,百姓们自然是尽欢颜了,但此举却严重触动了大粮商的利益。大粮商们虽然不敢明着与朝廷作对,却能在缺粮的时候囤积居奇、藏而不售,当官粮售空,他们再以高昂的价格卖粮。更可恶的是,他们不卖也就罢了;还以各种方式、各种关系买走大量廉价的官粮,然后拿去囤积。对于这种发灾难财的商贩,历朝历代所采用的手段,唯有限量售卖。

面对这些可恶的粮商,历朝历代的皇帝倒不是不想严惩,他们之所以没有严惩,一是不敢,只因经营粮食的大商,皆是出自世家门阀;在这个关键时刻,你要是严惩他们,他们就能把市场和天下都搅得翻天覆地;二是不能,这个年代交通不便、运力不足,光靠朝廷的运力和手中的粮食,不能及时解决不了那么多人的吃饭问题,这个时候,唯有借助商队、渠道遍天下世家门阀。

当朝廷想扶持中小商贩时,他们扯出无商不奸的概念,然后借助农业是一国根基的理念,迫使朝廷推出重农抑商政策,好使他们吃独家饭;当朝廷想收与所有商业有关的商税时,他们又说什么不能与民争利。

久而久之,他们就成为各行各业的垄断者,而朝廷对他们的依赖也会进一步扩大;而杨氏父子修运河的目的,既是加强朝廷对天下的掌控、方便南北人相互沟通、以南粮来解决北方人吃饭问题,同时还含有摆脱对世家门阀大商过度依赖的深意。

可是如今这些有深厚背景的大粮商,知道雍州和并州官仓粮食缺乏的消息,又开始囤积居奇了。他们现在不仅没有卖粮、还在北方受灾的郡县默默收购官粮,只等官府把粮食售卖一空,再出来赚钱。

虽然尚未影响到关中百姓,但是消息一旦从北方传下,这里也会受影响,继而影响到整个北方。而百姓是盲从的,一旦他们看到别人买、也会跟风抢购,从而影响更多人。这个时候无论朝廷说什么、怎么解释,疯了的百姓也不会听,唯一的办法就是以平时的价格敞开卖粮,等百姓们见到粮食从未断供、粮价不变,自然就平息了下去。

事实上,朝廷从开皇中期就不缺粮了,朝廷缺的是运输粮食、分流粮食的运力。杨坚当初见到天气异常、北方动不动就歉收绝,就连号称八百秦川的关中也供给不了京城,于是他除了开通广通渠之外,还在大兴城四周修了很多官仓。而在离京城更远的地方,又修了四座大型官仓,这几大官仓分别是京兆华阴县的广通仓、洛阳陕县的常平仓、汲郡黎阳县的黎阳仓、河内郡河阳县的河阳仓。

杨广同样重视粮食储备,在修洛阳城的时候,在洛阳城内修了一个可以储存六百万石粮食的含嘉仓,之后又在河南郡巩县洛水进入黄河的洛口处,修了一座洛口仓。

位于关中的广通仓和西京附近的官仓现在虽然是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