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第 26 章 赚钱

作品:夫君来自末世| 作者:决绝|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2023-09-06| 下载:决绝TXT下载

朱前拿走了黎青执写的那一千两百字,加起来也有一沓纸了。

没办法,黎青执手上没力气,控制不好毛笔,也就难以用笔尖写出漂亮的小楷,字写得比较大。

朱前走后,黎青执带着两个孩子,又去了厨房。

朱家人一天吃三顿,这时候的人又早睡早起……按现代时间,朱家人早饭基本六点多就吃了,午饭十一点左右吃,晚饭则是四点多吃。

他回家前,正好可以把晚饭吃了。

晚饭依然是白米饭,没现代的米那么白,但比糙米精细许多,至于菜,则是咸鱼、煮豇豆,还有冬瓜汤。

黎大毛黎二毛一点不挑食,甚至只吃白米饭都觉得香,就又大快朵颐起来,至于黎青执……他在周围人惊讶的目光里,又干了四碗饭,吃得特别香。

他其实还能再塞点,但吃太多别人肯定会觉得他这人不对劲。

打了个饱嗝,黎青执又去找管家拿工钱。

他之前跟朱前说过他家的情况,朱前答应他工资日结。

这时候普通人家花钱都是铜板,但朱家给他的工钱是银子。一钱银子刚好是一毛硬币大小的一个小银币,当然,这银币不是铸造的,就是一个锤扁的小银饼。

黎青执珍重地将之收进怀里,这才离开朱家,去找姚艄公。

他是算好了时间的,去的时候姚振富还没来。

儿子不在,姚艄公明显要放得开,笑着问黎青执朱家的情况。

黎青执也不隐瞒,挑拣着说了一些。

“白米饭管够,还有肉,真好啊……”姚艄公言语间很是羡慕。

他撑一天船也能赚一钱银子,但他平常可没得吃肉。

每天早上出门前,他都会从家里带一些饭,再带一块咸菜疙瘩,这就是他的午饭了。

黎青执道:“朱老爷是个好心人。”

姚艄公点头:“朱老爷人确实不错,顺隆商行有时候找我们帮着运货,从不拖欠工钱。”

两人正聊着,姚振富满头大汗,拎着一个书箱来了。

姚艄公当即不再说话,倒是姚振富在擦去脸上汗水后问黎青执:“黎兄在朱家过得如何?我听说朱家很没规矩。”

黎青执无奈:“我就是一个农户,对规矩之类,不是很懂。”

“黎兄,那你该多了解一番。”姚振富滔滔不绝地说起来,说了些朱前以前的经历,言语间对朱前很是看不起。

黎青执更无奈了。

朱前普通农户出生,姚振富也是,姚振富凭什么看不起朱前?

之前姚振富曾让黎青执跟他探讨学问,黎青执也起了心思,现在却已经彻底歇了这念头。

小船停在庙前村的石桥边,黎青执刚下船,就见到了在这里等着的金小叶和黎老根。

黎老根却是第一时间窜过来,仰头问黎青执:“阿青,你今天在朱老爷那里,都吃了什么?”

黎二毛抢着回答:“爷爷,我们吃了肉,吃了鱼,还有白米饭!”

黎老根口水都要下来了:“阿青,你有没有带点给我?我想吃白米饭。”

“饭菜不好带……”菜是分好的,他自己那份肉可以带回家,但米饭……他在朱家多吃点可以,带走就难看了。

他都已经带上两个孩子蹭饭了!

“那我下次跟着去,帮你带孩子?”黎老根满脸期盼。

黎青执从怀里拿出用纸包好的状元糕,给了黎老根一块,堵他的嘴。

“这是什么?”黎老根拿起就咬了一口,随即惊呼:“是甜的!”

黎老根拿着糕点就去炫耀了,黎青执却是将剩下的糕点递给金小叶:“小叶,这是朱老爷给我的状元糕。”

状元糕是本地常见的糕点,县城的人在入学之时,会给同窗分状元糕讨个好兆头。

但农村人基本都没吃过,金小叶就没吃过。

庙前村的人吃的糕点,基本上就是年糕和发糕,发糕还都放葱和盐,少有放红糖的。

金小叶拿了一块状元糕放在嘴里,很快就因为这难得的美味眯起眼睛。

这也太好吃了!

等回到家,黎青执把那个小银币给她,金小叶嘴角的笑更是怎么都压不下去。

另一边,朱前的长子朱寻淼已经回了家。

“爹,那本写你的书,写得怎么样了?”

朱前道:“已经写了一个开头,你快看看!”

说着,朱前就把黎青执写的东西拿给朱寻淼看。

朱寻淼接过,就被那幼儿一般,笔画时而粗时而细的字惊到了。

这字比他老爹的字,强不了多少!

再去看文章……故事写得很清楚,但既没有引经据典,也毫无文采……要知道他看的一些话本,都是会在开头写上一段诗的!

朱寻淼觉得这书写得实在一般。

但仔细想想……有点学问的人,也不会愿意为他父亲写书,再加上人家写一天,也就收一钱银子……他爹开心就好。

“怎么样?写得不错吧?”朱前问。

这写的全是他爹常念叨的事情,他也不好说写得不好……朱寻淼道:“这字实在一般。”

朱前道:“黎先生大病初愈手上没力气,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

想到黎青执那骨瘦如柴的样子,朱寻淼就什么都不说了。

黎青执瘦骨嶙峋穿的也破旧,还带着两个瘦巴巴的孩子,想来家中日子过得极为艰难。

现在人家就是想靠给他父亲写书赚点家用,他没必要坏了人家生计。

朱寻淼道:“爹,他写得极为不错,等他写完,我来誊抄一遍,将之留给后人。”

“就该如此!”朱前很是高兴。

第二日,黎青执照旧跟着姚艄公去县城,帮朱前写书。

他到朱家的时候,朱家人已经吃过早餐了,但管家给他留了一份。

朱家早餐吃的是粥,他还分到了一个咸鸭蛋,一碟滴了菜籽油蒸的咸菜。

末世前,他出去吃饭人家油放多了就觉得油腻,但现在……放了油的菜是真的香!

黎大毛黎二毛就一脸惊喜:“爹,这咸菜真好吃!”

“嗯。”黎青执应下了,顺便把咸鸭蛋放进口袋。

这鸭蛋可以带回去给金小叶吃。

黎青执昨天写了一天,若不是有异能,今天兴许会抬不起手。

靠着异能,他的胳膊恢复得不错,今天写字的时候,也顺了不少。

不过写上一段时间,他还是要休息一会儿,休息的时候就陪两个孩子说说话。

黎大毛黎二毛时常一起玩,两人在一起很能消磨时间,再加上中午他们还要睡上一个时辰……两个孩子跟着他在朱家书法待着,一点没觉得闷。

不过黎青执写字的时候,他们偶尔会凑过来,抓着黎青执的椅子喊他“爹”,踮起脚尖想看桌上的东西。

那模样实在可爱,黎青执每每见了,都要亲他们两下,然后便觉得又有了力气,可以继续写书。

这次,黎青执一个字一个字好好写,一遍就写成,哪怕有涂改也放在那里不管,不再重新誊抄……一天下来,他写了近三千字。

黎青执打算接下来的日子,每天写三千字。

朱前若不想书太长,他写上一个月,十万字上下一本书也就成了。

朱前若是想书长点,他多写几个月也不是不行。

总之,一切都按金主的要求来。

写完,黎青执又领了一个小银饼,带着两个孩子回家。

托黎老根的福,庙前村的人都已经知道了黎青执找到好差事的事情。

他们之前还同情金小叶,不曾想一眨眼,他们眼里已经成了废人的黎青执,就在县城找到了差事。

一天一钱银子,黎青执赚的不比姚艄公少!

他在县城还能天天吃肉,他甚至带回来了状元糕!

今天白天,村里人一直在聊这件事:“不是说黎青执学问不好,怎么还能找到这样的好差事?”

“姚振富读了那么多年书,也没见他往家里拿钱。”

“这黎青执要是能一直这么干下去,他们家的日子,一定越来越好。”

“黎老根说的也不一定是真的,他这人最爱吹牛。”

……

村里人聊了一天,等到傍晚,就在石桥上翘首以盼,等着黎青执回来。

等姚艄公的船一靠岸,立刻就有人过去,围着黎青执问问题:“黎青执,朱老爷家里是怎么样的?”

“黎青执,你在朱老爷家里,当真能天天吃肉?”

“黎青执……”

……

一大群人笑眯眯地围着自己!

黎青执昨天急着跟金小叶说话,没跟村里人多聊,今日却打算在河埠头待到天黑才回家。

今天白天他大部分时间都在写书,都没能享受被“人气”包围的美好感觉,现在正好可以享受一下。

“朱老爷家的房子特别漂亮,每天都能吃点肉,今天中午吃的是肉末蒸蛋……”黎青执笑着回答问题。

村里人听得口水都要流下来了。

有些人羡慕之余,就去问姚振富:“振富,你怎么没去给人抄书?能天天吃肉呢!”

“是啊,你不是学问很好吗?怎么不去给人抄书?”

他怎么可能去同学家抄书!那多让人看不起!姚振富心中不快:“那朱老爷是看黎青执可怜,才给了他一个差事,还不知道他能做几天!”

姚振富说完就走。

不过他的话,村里人都听进去了——原来黎青执能找到差事,是因为人家朱老爷看他可怜。

还有人跑去问黎青执,而黎青执并未反驳:“我那日一家家店铺问过去,想找个差事,但一直没找到,后来朱老爷看我可怜,就让我去他家抄书,这差事并不能长久做下去。”

村里人原先多少有些嫉妒,听了黎青执这解释,才觉得舒坦,又开始问黎青执朱家是怎么样的。

黎青执就笑眯眯地跟他们聊,说一些县城的人都知道的事情。

另一边,朱家。

昨日只有一千多字,朱前看了总觉得少,但今日有三千字!

今日这三千字,还写了朱前年幼时的种种经历,里头写的他的想法,还跟他心里想的一模一样!

朱前看得眼眶发热,又想跟人念叨他从前过过的苦日子了,等儿子回家,他更是迫不及待地将今日黎青执写的东西,拿给儿子看。

朱寻淼看到今日黎青执写的东西多有涂改,愈发无语。

这黎书生写东西,实在有些敷衍。

只是等他看完……朱寻淼忍不住问自己父亲:“爹,接下来如何了?”他竟是迫不及待,想看下面的内容。

明明他爹的事情,他都是知道的,毕竟他爹总爱在家念叨他的“丰功伟绩”。

但这写的,跟他爹说的还是有些区别,书里把他爹写得更好了一些。

“接下来的还没写!”朱前开口,又把纸张递给朱寻淼:“阿淼,你不是说要帮黎先生誊抄?这就去抄吧,等你抄好,我就拿去给你李伯伯看看。”

这可是写他的书!

朱前已经开始琢磨着,等书写出来,他要找人多抄几本。

不止留给自己的子孙看,他还想送给自己的好友看,让他们知道他的曾经。

至于别人看了可能会看不起他……他的出生大家都知道,也没什么好遮掩的。

朱寻淼:“……”之前他爹巴不得他整天读书,不要为其他事情分心,现在竟然让他抄书?

朱寻淼正这么想着,朱前又道:“等等,你抄书就没空读书了……你在学堂里找个人,让他帮你抄吧!”

这才对么!朱寻淼答应下来,准备明天就去找人帮忙抄书。

他家虽有钱,但县城一些读书人看不起他,县城由一个老举人办的最好的学堂,就不愿意收他,他只能跟着眼里只有钱的李秀才读书。

李秀才爱钱,什么学生都收,他的同窗,有很多学问一般并不打算走科举道路。

这些人只想认个字方便将来找差事,自然也就愿意帮人抄书挣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