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第八零四章 束氏狸狌(中)

作品:官居一品| 作者:三戒大师| 分类:玄幻奇幻| 更新:2023-02-08| 下载:三戒大师TXT下载

其重视, 可见一斑。

二是慷慨捐输科举资费, 为应考士子提供经济保障。这年代,科举考试是个奢侈的玩意儿,不但要求士子脱产,所需花费也十分的高,而且是越来越高……除了束脩、书本纸笔、饮食之外,还要蛰见大小座主、会同年及乡里官长。等到中了举人后,还要酬醉公私宴饮、赏劳座主仆从与内阁吏部之舆人,以及来年去北京的差旅之费、试卷之资,花费更要倍增。

‘读书断不能不多费钱’,其花费等闲人家根本负担不起。归根结底,这还是一场有钱人的游戏,‘贫寒士子刻苦攻读,一朝功成金榜题名’的桥段,基本上只能存在于戏曲话本里。然而晋商打破了这一条鸿沟,纷纷慷慨解囊,只要能考上府县学,无论廪生、增生还是附生,都会得到他们的资助。若士子一旦中举,晋商们不仅会将前面提到的费用全包,还会为其打点人情,走通关节,提供最周到的服务。

三是积极捐建考棚、试院和试馆,为应考士子提供舒适的考场与寓所。不夸张的说,山西各县各府的考棚、试院,是全国最好的。当过一任山西督学的诸大绶,曾在信中十分感慨的对沈默讲过,山西一个县里的试院:‘正中为重门、为甫道、为阶。中为水鉴堂,两廊为童子列号,舍八百余座。右为花厅,左为书房,后为厄厨,前为大门门东西为鼓吹楼,共屋数十间……此等试院,天下千百县莫敢比肩,比之各省贡院亦不遑多让。’

更能体现晋商诚意的,是他们在南京、北京,为参加乡试、会试的士子们,所兴建的舒适寓所。在寸土寸金的北京城内,财大气粗的晋商们,设立了足足二十多所会馆,甚至细化到各府……如太原会馆、蒲州会馆、扬州会馆之类。这些会馆大多规模宏大、设施齐全、环境优美,使举子们有宾至如归之感,得以从容应考。

沈默当年进京应试时,就曾经到过‘蒲州会馆’参观,至今印象深刻。那会馆建在昔日首辅李贤的宅第,屋宇宏敞、廊房幽雅,内有三大套院和一个花园。套院里有专门悬挂写有本邑中试者姓名匾额的文聚堂,有祭祀朱熹和历代名臣的神楼,有戏台,还有碧玲珑馆、奎光阁、思敬堂、藤间吟屋等,花园里有云烟收放亭、子山亭、假山、池水,占地达三四十亩。

仅仅一个府的会馆便如此,更不要提面积最大的山西会馆、最阔的扬州会馆了。这些会馆作为‘公车下榻之所’,其主要目的就是为本邑、本府的士子入京应试服务。虽然平时也会提供给同乡客商,赚取一些运营费用。然而一到大比之年、科场数月前,这些闲杂人等便必须搬出会所,更不能停顿货物,以免影响举子们备考。

~~~~~~~~~~~~~~~~~~~~~~~~~~~~~~~~~~~~~~~~

虽然知道晋商对教育舍得投资,但亲耳听到王瑶娓娓道来,东南缙绅们才真正被震撼了……他们没想到,晋商对家乡士子科举的扶持与资助,不仅力度大,而且具体周全,诚意十足。可以说,山西能改变科举面貌,涌现出杨博、葛守礼、王国光、王崇古、张四维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