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第2042章谏官之职,中正平和

作品:诡三国| 作者:马月猴年|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2024-06-02| 下载:马月猴年TXT下载

到。如今一个参律院,一个直尹监,一个负责立法,一个负责记载,然后再加上庞统掌管的司直系统,大体上来说都是针对于百官的,对于斐潜本人的进谏官职,确实是一个都没有。

当然整体而言,斐潜现在还是比较开明的,在决断大事的时候,也经常召集庞统荀攸等人商议,最后才会确定下来,所以似乎也没有专门设立谏官的必要,同时么,终究谁都不乐意整天一举一动都被人盯着,随时挑错……

故而谏官之设,压根儿就没往斐潜的脑袋里去过。听得郑玄之言,斐潜不禁有些皱眉,西京仅为行台,天子位于许县,何必于此设谏官?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郑玄看着斐潜,缓缓的说道,谏官非止人主所用也……上位之人,有过而无可诤谏者,必然闭目塞听,甚至专断独行,而坏国家之事。郡县有丞,州有别驾,而西京行台唯骠骑将军一人独尊,若不能设谏官,听诤言,谘诹善道,蹉跌不远矣。

嗯……斐潜瞄了一眼郑老头,你的意思是说听你的便是不闭眼塞耳朵了?。

按照谏官的规矩,大体上算是言者无罪的,哪怕当面指着君主的鼻子痛骂,只要就事论事,不是故意辱君,君主可以当听不见,或者听了不去做,但不能因此降罪于谏官。

而且其他官员,固然也有权限诤谏君主,但若是选择闭口不言,旁人也不能强迫其上书谏言,但是唯独谏官不行,若是谏官不言,就属于失职。所以谏官之设,原本的意图就是为了形成一种风气,使君主习惯于听取下情,而臣子也习惯于表述意见。

这个制度,和大多数制度起初都一样,用意都是好的。

按照郑玄的意思,人没有不犯错的,所以即便是骠骑将军你现在做得都很好,但是能保证将来什么错都不犯么?只有犯错的时候,能被人即时指出,进而加以改正,整个的西京行台才能趋向于善正。

郑玄是说以郡县州制来对比斐潜,但是实际上可以反过来看。

作为西京最高领袖的斐潜,都有谏官专门提意见,那么地方各级郡县,可以独断专行么?

另外一个方面郑玄虽然没有明说,但是也隐晦的表示,你骠骑也知道这里没有人主啊?那么许县搞出什么法规政令来,骠骑你是遵还是不遵?就像之前的那几件事情,你斐潜就吃了没有谏官的亏,要不然许县那边有什么妖蛾子的号令,谏官一站出来喷,你骠骑自然就可以顺水推舟而且还声名无碍……

结果大赦来了,斐潜只能拖,然后考正来了,斐潜也只能拖,可以拖一拖二,却难拖三拖四啊,天天就会拖,虽然说拖也是一种华夏王道,但拖久了也不是个事。

甚至将谏官用得好了,还可以反过去,给许县的那帮子人添点堵什么的……

只不过么,同样的,不管是什么事情,都有两面性。

设立专门的谏官,当然有这个那个的好处,但是斐潜也要付出一定的代价,比方说之前郑玄提出工商问题,女官问题,然后天天上书要轻工商、罢女官,下笔千言,口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