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第333章 棉纺

作品:1635汉风再起| 作者:重庆老Q| 分类:都市言情| 更新:2023-08-03| 下载:重庆老QTXT下载

纱、织布、染色、制衣、水洗、包装等生产行业。与此同时,相关的配套行业囊括了机械、生物、染化料等,可以催生汉洲一系列产业的成长和发展。(nddxs)•(co)

要知道,大明甲申天变即将到来,整个中国大陆将陷入一场最为深重的浩劫。作为远东地区,棉纺织品的最大生产地和出口源,江南地区将会在这场野蛮战乱当中,遭到重创。那么,自诩作为华夏文明传承的汉洲,除了要拯救更多的汉人,挽救更多的文化,当然还要将纺织品制造中心迁移到汉洲,为以后的资本积累和实力快速增强,做好一切准备。

◵重庆老Q的作品《1635汉风再起》最新章节由?[你懂的小?说]?全网首发更新,域名[(nddxs.co)]◵『来[你懂的小?说]?看最新章节?完整章节』(nddxs)•(co)

其实,水力纺纱机的发明与最早使用并不是在18世纪中期的英国,而是在此前四个世纪的元代中国。在王祯《农书》中有翔实的记载。王祯把这种水力纺纱机称为“水转大纺车”,详细地介绍了其结构、性能以及当时的使用情况,并且附上了这种机器的简要图样,从而以确凿不移的证据,证实了世界上最早的水力纺纱机的存在。

王祯说水转大纺车的水轮“与水转碾磨工法俱同”,而中国的水转碾磨在元代之前已有上千年的发展历史,从工艺上来说是相当成熟了。

由于大纺车的基本构造在王祯《农书》中已有图文并茂的记述,因此只要具有一定经验的木匠,即可“依样画葫芦”,造出一部类似的大纺车来。汉洲黑山工业研究院对照着《农书》中图文,再加上几个曾经在松江织布工坊的工匠指导,很快做出了一台水力纺车。

水转大纺车的传动机构由两个部分组成,一是传动锭子,二是传动纱框,用来完成加捻和卷绕纱条的工作。工作机与发动机之间的传动,则由导轮与皮弦等组成。按照一定的比例安装并使用这些部件,可做到“弦随轮转,众机皆动,上下相应,缓急相宜”。

工具机即加捻卷绕机构,由车架、锭子、导纱棒和纱框等构成。为了使各纱条在加捻卷绕过程中不致相互纠缠,在车架前面还装置了枚小铁叉,用以“分勒绩条”,同时还可使纱条成型良好,作用与缲车上的横动导丝杆相同。

经过一番试验,这台水转大纺车的工具机所达到的工艺技术水平,应该达到或者超过了18世纪后期英国工业革命时代纺纱机器中的工具机。要知道,那个著名的“珍妮”纺纱机最初仅拥有8个纱锭,后来才增至1一18个纱锭;汉洲制造的这台大纺车却拥有6个纱锭。“珍妮”机仅可靠人力驱动,而大纺车却可以水力、畜力或人力为动力。它的工作性能运行过程中表现颇佳,工作效率甚高。

据悉,此时的四川城都地区,都江堰下游沿着所置的数量众多的水力纺纱机,也是根据即王祯《农书》所载的水转大纺车或其相似物生产建造出来的。

--------------------------

虽然在威海,政府官员和农事处的属吏们大力宣扬和推进棉纺织行业的发展,但几年前仍旧饥饿状态的威海移民来说,在自己的土地上种植棉花,总觉得不如种植一些能填饱肚子的粮食要重要一点。

石板村的村

(nddxs)•(c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