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第一六二章 欲望和执念(二)

作品:1635汉风再起| 作者:重庆老Q| 分类:都市言情| 更新:2023-08-03| 下载:重庆老QTXT下载

在明以前,人们大量使用的仍旧是铜镜,在中国最早发明铜镜就是古代用铜做的镜子。不过,在这个时期,大明沿海地区巨富之家,或者王公贵族也有以玻璃为镜子的,其来源主要是欧洲高价贩卖而来。

在远古时期,人们以水照面,铜器发明以后,以铜盆盛水鉴形照影。《尚书》《国语》《庄子》等先秦著作中,提到过古人“鉴于水”。《说文·金部》释“鉴”为“盆”,因此可以说盛水的盆(鉴),就是最早的镜子。随着合金技术的出现,才开始了使用铜和锡或银铅等制作铜镜的历史。

秦汉以后,镜的使用更加广泛,镜的制作也更加精良。它的质料包括金、银、铜、铁等,以铜最为多,也有镀金银的、背面包金银的、或镶嵌金银丝的。隋唐以来,还有带柄的、四方的,各种花纹应有尽有。

不过,提及玻璃制造,就离不开中世纪的威尼斯,其当时生产的玻璃制品精致细腻,样式新颖,价格也时分昂贵,堪比黄金。他们为了垄断玻璃的生产和价格,威尼斯禁止原料外运,更不准玻璃工匠去其他地区传授技艺。甚至,在1291年,所有的威尼斯玻璃工场全部搬迁到与威尼斯隔海相望的姆拉诺岛上。他们给予岛上的数千玻璃工匠以高薪,但严禁他们离开小岛或与外人会面,并规定对岛上携带玻璃、泄露机密的工匠处以死刑。

直到16世纪后,开始有玻璃工匠逃到岛外,分散到欧洲各地,逐渐将玻璃技术流传开来,但对于东方而言,玻璃制造技术仍旧是一个未知的秘密。

汉洲琉璃场经过两年的技术探索,勉强制造出了镜面不是非常清晰的镜子,而且还在磨制出少量凸透镜面,准备制造望远镜和科学观察的显微镜,虽然效果还不是很好,但在汉洲不遗余力的投入和支持下,相信很快就能生产出合格的凸透镜面,为汉洲的微观科学增加助力。

“这等镜子,应该算是奢侈之物吧。”罗玉茹照了一会镜子,笑着对齐天说道:“你是不是准备将这个镜子大规模的生产,以便运到大明赚取海量的银钱?”

“汉洲距离大明太远,普通货物运过去,所费之资堪比货物本身。所以,我们汉洲还真的需要开发出若干奢侈之物,以贩运至大明,补偿移民船队往来费用。”齐天说道:“大明虽然局势糜烂,但富豪之家仍旧奢靡无度,所以我们得想法子从他们手里套银子出来,以安抚赈济更多的饥民。”

“此物虽为奢侈,但路途当中恐怕易为损坏,万里运至大明,完好之物也必然不多。”罗玉茹说道:“而且,此物甚为小巧,富豪之家也未必喜欢。”

“是呀,我也想让琉璃场造一块块巨大的更衣镜,但估计运到大明,能完好的没有几块。”齐天懊恼地说道:“也知不道,我们汉洲什么时候可以生产制造出泡沫,或者塑料包装,如此,倒能防护一二。”

“那个……泡沫和塑料很难制出吗?”

“是呀,对于现在我们的生产条件而言,很难!需要合成树脂以及合成橡胶才能做出来。”

罗玉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