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第二十一节 橙子

作品:海魂| 作者:闪烁|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2020-12-24| 下载:闪烁TXT下载

所有人,其笃信甚至过了核武器本身!也正是这一点,带来了很多问题。

要生产钚239,就必须要建立大量的后处理工厂,而这是拖延“盘古计划” 的另外一个绊脚石,光是建造这一系列的后处理工厂,就花掉了一年多的时间。相对而言,从核反应堆里得到的钚239在提纯方面反而要比通过回旋加器提纯钠历容易了许多。

在建立起了钚239的生产线后,“盘古计划” 才真正走上了快展的道路,如果仅用铀235制造原子弹的话,在29年,帝国最多只有两枚原子弹,而且其中一枚还是在实验中爆炸的。而且后来。特别是在快中子反应堆投产后。帝国就不再用铀235作为原子弹的核材料,全用钚239作为核材料。

“橙子”的设计工作也正是在钚239的生产工作正式开始的时候提出来的,而且“内爆式”的结构也就是在这个时候提出来的,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钚239的临界质量小,可以将原子弹的核心做得小一点,为“内爆式”奠定了基础,如果用铀235做核材料的话,用“内爆式”引爆法的难度就要高得多,这也是为什么后来的核国家在初期都是用“枪式”结构,以铀235为核材料的主要原因。

实际上,“内爆式”与“枪式”的基本原理是一样的。在“内爆式”结构的原子弹中,其核心是一个低于临界质量的钚239球体,四周有多块未与中心球接触的钚239,通过引爆设置在外面的炸药,将外面的钚239金属块推向中央的球体,使核材料过临界质量,随即就引了核爆炸(只是“内爆式”的一种结构,后来还大有改进)因为爆炸会急剧压缩钚239,提高了核心材料的密度,因此可以进一步的减少质量,这就大大节约了昂贵的核材料。

因为核爆炸的时间相当短暂,几乎是瞬间完成,因此就必须要严格控制各炸药块的起爆时间,要做到同时引爆,而炸药的燃烧度是肯定比不上核爆炸的度的。因此包裹在核材料四周的炸药分成了成百上千块,这么多地炸药块要同时起爆,而且误差时间在纳秒之内。这是“内爆式”最大地技术难题之一。这甚至对连接着炸药块的导线长度都有着极高的要求。同时每一块炸药地质量必须要非常精确。不然爆炸能量不等。射出去的钵凹的度就不等,到达的时间就不等。如果不能做到所有的钚239同时射中中心圆球的话,那么原子弹地爆炸当量就要降低

很多。甚至不会生爆炸!

为了尽善尽美,数百名爆炸方面的工程师花了两年的时间来进行设计与实验。而且后来还花了半的时间进行改进。而这是“盘古计划”中除了核物理之外。对技术要求含量最高的一块了。

当“橙子”制造出来的时候。就有人提议,应该进行一次实验。可问题是,当时帝国还没有建成“快中子反应堆”得到了钚239本来就不多,能够制造两枚原子弹就已经相当不错了,如果再实验一枚,那就少了一半。谁也舍不得进行实验。通过数次理论计算。模拟爆炸后,工程师都敢拿性命担保,他们造出来的原子弹肯定能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