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第五百九十九章.萤火之光

作品:旧书大亨| 作者:镔铁| 分类:都市言情| 更新:2023-03-23| 下载:镔铁TXT下载

物,是掏钱聘亲自己的老板。略微思忖了一下,谭劲夫就给万建豪说了一些自己关于古书收藏的故事。

话说自从改革开放以后,收藏线装古籍不再作为罪恶而开始悄然露面。谭劲夫那时候已经对古玩,古书之类的收藏感兴趣,他曾经上学时的一位宿友知道他喜欢历史古书,就跟他讲了一件惊奇的事:今天在一家古旧书店,看到了一对青年男女为了筹集婚资,卖掉一套祖传的木刻本古籍《史记》,大大小小六个木箱装着。要价200元,但古旧书店死活只出价100元。结果还是卖了。

朋友问:《史记》能有那么多吗?

谭劲夫说:还有三家注呢;也因为字大。

谭劲夫当时很好奇,立刻赶到古旧书店,询问此事。但书店里断然否认。谭劲夫回来责问朋友,朋友则肯定地说:当时我就在跟前,还会看错!数过钱,箱子就搬到柜台里边去了。

谭劲夫这才明白:书店是想留着卖大钱,故意否认。各行各业都有潜规则,这是保密需要。

当时,钱很值钱。因为绝大多数人的收入都只是每月三四十块钱。那100元就相当于一般工人收入的三个月工资了,何况小两口等着结婚急用。

按照谭劲夫推断,那小两口卖的《史记》,六箱子是可以组合成一个完整书架的。后来判断:一定是十表、八书、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分装五箱,再加上三家注(约四倍于正文字数):集解、索隐、正义合装一箱,所以木箱有大有小---据柴德赓《史籍举要》:史记三家注,到宋代刻本始分列《史记》正文之下;而三家注依然单行;到明代监本出来,才三家合一。这个版本一定是在明代三家注散注在《史记》原文之前的版本,更价值不菲了。

这个故事想起来恍若如梦。但这是真实的。这套书的去向如何,再也无法追踪考证了。人间又多了一个动人的传说。但可以说,它应该不会在人间消失(除非它遭遇到灾害)。它也许到了某个大图书馆或博物馆里,或许被某个官僚据为己有。

当年的100块钱的确当钱,要知道,1983年**家谱在《参考消息》上做广告,木刻本影印限量发行,也就是100元一套。想来耐人寻味---遥想当年那套《史记》最初的拥有者,说不定为了它也是省吃俭用、咬牙跺脚才忍痛买的;他能想到后世为了100块钱就轻易卖了吗!

这是一个令人惊悚的话题——今天的藏书家不妨扪心自问:三代以后你的书籍会流向何方?

当谭劲夫说完这个故事以后,万建豪成沉默了。

自古道:富不过三代。

自己能否打破这个魔咒?

自己费尽心血收藏的那些珍品,最后是否也会流落出去?

……

博海拍卖会的预展很快结束。

各方人马都在第一时间搜集各种各样的情报,尤其想要知道对手的底价是多少。

潘家园三位大佬这边也一样,林逸只是帮他们给出那些拍品的鉴定和竞拍价格,并且按照数据统计,让大家对拍品的资料一目了然。

这两天,大家都在互相走动,彼此宴请对方,想要从酒桌中套出有些内幕消息来。

林逸不喜欢这样的场合,因此参加了一两次就闷在酒店读书。三位大佬也不勉强他,毕竟林逸给予他们的帮助已经够多了,单单那份拍品资料就比其它各家的都要详尽。

古时候打仗讲究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博海这种大型的竞拍也一样。而这里的粮草指的就是“资金” 。

要知道,这次博海拍卖的28件艺术品中,价格最低的起拍价也达到了100万。也就是说,你要想参与这次竞拍,手头最低也要有3000万的资金作为支持,若想在这次拍卖中以压倒性获胜,那资金最少也要3个亿。

潘家园三位大佬不差钱,他们差的只是名气,只是想要借助这次博海拍卖让自己扬名立万,正式杀入更上一层的社会。

因为对于那些真正的上流社会和富豪阶级来说,他们的地位等同于街边摆摊卖菜的。现在他们就是要摆脱这种身份和地位,逆流而上,让大家都知道他们潘家园三巨头也绝非浪得虚名。

因此,在接下来的几天内,各路人马全都磨刀霍霍,把弹药和粮草储备齐全,就等着这一年年末的博海拍卖正式开始。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