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第640节 立锥

作品:旅明| 作者:素罗汉|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2023-04-05| 下载:素罗汉TXT下载

另外,铁砂枪穿刺伤害太低。受伤的敌人除了被打瞎眼满地乱滚的,居然有不少爬起来继续作战的。

终于,“杀杀杀” 的吼声响起。外围50名事先定岗的一阵队员,和数量三倍于己的土著武士短兵相接。

甫一接触,对阵双方各自都付出了严重代价。伴随着令人牙酸的金属摩擦声和切肉声,被各种冷兵器招呼到的土著,这次再没有机会爬起来了。

开拓队员也同样付出了代价。土著倒下的同时,同样有不少队员被茅尖穿透了胸口,被铁刀砍中了脖颈,被吹箭射中了头面。

短短一分钟时间,惨烈的肉搏战就令交战双方的伤亡数字大幅上升。

之前说过,开拓队这种松散的结构,在日常训练方面是比较宽松的。开拓队允许队员以小团队面貌出现,使用个人趁手的冷兵器。

这种建军模式有它的优点:部队成型快,团队配置灵活,能快速适应各种环境下的低烈度作战。

然而凡事有利有弊。开拓队如此配置,就意味着不可能组成严密的军阵来对抗敌人。

今天这种肉搏战,换作是冷兵器部队,哪怕是大明王朝的正规兵马,也可以做到完胜——列出盾墙和长矛阵的正军,能以极低的代价将来袭土著杀得干干净净。

然而开拓军不行。失去了射程优势和热兵器优势的开拓队员,现在只能和土著以极高的交换比展开互搏......双方都没有着甲,双方的阵型都差不多,双方手中的冷兵器,都可以做到一击致命。

到了这一步,位于后方坐镇的吴三爷,事实上能做的已经不多了。他此刻站在沙袋上,面对着惨烈的战场,一时间反而陷入了思考:怎会有如此之多的土人精锐?

依靠丰富的人生经验,乃至在环境相似的台北野人区工作过的经历,三爷对土著部落还是有相当了解的。

和普通人认知不同。对于生产力极度落后的原始部落民来说,像今天这种大规模的夜间突袭,其实是非常罕见的。

正常情况下,普通的中型原始部落,日常能组织起50名武士就已经很不错了。

而这50名武士中,能做到夜间突袭死战的核心精锐,连30名都没有。

所以在三爷看来,登陆点附近要不就是有一个超级大型的土著部落/王国,要不就是周边的土著部落联手组织了联军。

三爷本人倾向于后一个推论:他在敌人脸上看到了不同画风的几种白泥纹路。

然而这就是三爷的疑惑所在了:登陆点是临时决定的,土著如何在短时间之内完成联络协调的?

要知道,比起外来者,其实大部分的土著部落之间,都是区域竞争关系,互相之间有着世代血仇。

在野人区待过的三爷非常清楚,想要让几个土著部落迅速沟通联合出兵,这个真是极其困难的一件事。

“啊~......” 的一声惨叫,三爷猛然警醒过来。

刚才那一刹那的思考,现实中只过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