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第279节 龙岩战记(一)

作品:旅明| 作者:素罗汉|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2023-04-05| 下载:素罗汉TXT下载

刷奸”,治下清平,还多方募资修龙津桥,在饥年更是“以便宜出仓储,赈济所活无算。”

到后来等于应桂升官为监察御史后,“邑立生祠”,这在古代就是父母官所能得到的最高级别怀念了。

“自明府就任以来,龙岩县政通人和,百业兴旺,不意近日又有官兵前来助剿匪类,真是可喜可贺啊,明府治下有方,治下有方......”

张口拍马的名叫董大兴。这人坐在亭中下首位置,四十来岁,容貌平平,大腮帮,眯眯眼,穿着一身蓝色府绸元宝长袍,浑身上下挂金戴玉,正是这个时代成功商人应有的形象。

“区区二百人,济得什么事?哼,连营帐都住不得,还真是府中来的大爷,看这做派,横是受不得半点委屈。”

董大兴话音刚落,县太爷身旁一个穿着武官服色,脸颊削瘦的中年男人就愤愤不平地接上了话。

这个不羁的男人是谁呢?看他胸前的五品熊罴补子就知道:龙岩所城正千户李偕春。

明末文贵武贱,所以五品武官坐在七品县令手边是毫不违和的,何况这位县令还是985正牌进士出身,不是那些举人监生混充的。

场面在李千户发表完意见后,顿时冷却了下来。至于千户大人为何要口出不屑之语呢?这还要从半个月前说起。

半个月前,龙岩县的官场突然接到了几封公文。首当其冲的就是县令余应桂。

公文是顶头上司漳州府台施邦耀发来的,内容是要求龙岩县上下做好准备,不日府中将会派一队兵马来此剿匪。

与此同时,汀漳兵备道的公文也一同发了过来。另外,龙岩所城的顶头上司:漳州卫指使石良镢的军令也一并传到了李千户手上。

......

明中叶以后,原本由朱元璋建立的各地驻防卫所系统,已经慢慢蜕变为半农奴式的封建地主集团,从军事角度来说,早已沦落为将主私奴的卫所兵已然不堪大用。

而支持着明帝国南征北战的主要军事力量,已经由征兵性质的卫所慢慢转变成了募兵性质的“营兵”系统。

营兵是按照总兵,副将,参将,游击这种阶序来控制军队的,和卫所那种千户百户的半脱产模式不相干。双方的关系有点类似于后世的农垦建设兵团和野战军之间的区别。

像曹川所有的部下,现在理论上都是大明的营兵,只不过军晌和兵器都是曹川本人负责的。

由于营兵都是募兵,所以兵员相对来说比较精锐,有人身自由,是真正当兵吃晌的部队。当然了,战斗力是和工资成正比的:营兵高昂的花费可是全部由政府承担的,这种兵可不负责种地。

而对于龙岩这个山坳里的偏僻县城来说,平时自然不可能有营兵来驻防,所以日常的防匪缉盗,主要还是通过卫所操兵和民众共同组成的联防系统来完成。

按理说,由漳州府派兵来龙岩县缉盗捕匪,这对于治安状况日益恶化的明末州县来说,可是一件求都求不来的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