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第336节 开港(二)

作品:旅明| 作者:素罗汉|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2023-04-05| 下载:素罗汉TXT下载

江上溯到明国内陆是既定战略。

所以高桥镇这里就成了熊道重点勘查的位置。此地正好紧邻长江口和黄浦江口, 一旦港口建成, 不但能停泊海船,饮马长江,还能利用黄浦江的水运能力沟通整个江南地区的水运贸易,是一处上好的“金三角”地带。

于是熊道就带着人将附近仔细勘查了一番。不但估算了要购置的地皮面积,还拍下数码照片,将17世纪的高桥大致地形都输入了电子地图,然后将u盘捎回了大员。

在等待回信的日子里,熊道也没闲着:万里长征才走完第一步,后续的麻烦事还多着呢。

最让他头痛的,就是接下来的置地了。

要知道,一旦新区开始建设,那么是个人都会清楚周边的地皮要涨价......不要低估古人的商业嗅觉,尤其是在江南这种地方。

所以为了避免日后的麻烦,避免出现17世纪的钉子户,熊道必须在一开始就买到尽可能多的地皮,悄悄地进村,打枪地不要。

毕竟从某种程度上来讲,熊道的资金可以说是无穷尽的,在上海滩置地又不是什么亏本的生意,所以有多少买多少才是王道。

事实上漫天要价的钉子户还不是最难缠的,毕竟这也算是商业行为,来自于地产强国的熊某人可是有跨时代拆迁经验的。

而熊道最怕的,则是那些干脆不卖地的人譬如不差钱的缙绅,还有视那几亩地为命根子的自耕农。

......

粗略规划一番后,熊老爷就打道回了罗园,接下来是案牍工作。

按照初步规划,最开始的港口,货场,住宅,商业这些区域加起来,最少要有一平方公里的土地才能施展开。

17世纪的地块和后世不一样。这上面不但有树林,湿地,大小溪河,湖泊,荒滩,芦苇塘,还有农田,桑园,村庄,私港等等。总之,地形很复杂,土地所有权也很复杂。

熊道现在的工作,就是和手下的掌柜们一起,将看好的地块先在地图上标识出来。哪一块是荒滩,哪一块是棉田,等把这些都统计出来后,下一步才能有的放矢。

当天晚上,面对挂在墙上的大幅地图,举着煤油灯的熊老爷不由得越看越皱眉头:前路多舛啊!不亏是开发了几百年的江南熟地,在他看好的一平方公里范围内,除了一部分天然的河湖林滩之外,地图上有主的土地居然超过了70%!

这就意味着熊道必须要花费更多精力,调动更多资源才能完成任务......

“唉,一步一步来吧。”熊道这时已经按下了心思,打算论持久战了。

第二天一早,熊老爷便带着掌柜和帐房,还有罗十之介绍的一位本地资深牙人,一同去了嘉定县城。

古代的县域是很大的,虽说后世的嘉定只是上海16个区之一,但是在这个年代,包括宝山、普陀、杨浦、虹口、静安和浦东在内的大片地盘,其实都属于嘉定县管辖。

进了圆形的嘉定县城,熊老爷一行人弃船上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