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第441节 悄悄地进村

作品:旅明| 作者:素罗汉|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2023-04-05| 下载:素罗汉TXT下载

所以这场仗只能悄悄地进村,打枪的消音器的干活。而且在事后,穿越众还要想尽一切办法封锁消息,能拖一天是一天,给之后的行动争取时间。

找到此战的重点所在后,计划也就随之出炉了。

第二天白天,部队这边除了继续严密监视三屯营内的守军之外,依旧在默默集结休整,并没有做出动作。

毫无疑问,对于拥有各种高科技作战装备的穿越众来说,夜战才是最能发挥威力的战争模式,所以特战队和近卫营在这一站要负责挑大梁。

至于那些大部分拿着冷兵器的土著士兵,任务虽说也很重,但是主要还是起辅助作用。

从当天傍晚开始,临时营地就进入了战前静默阶段。所有人都在做最后的准备工作,明人们分为小队在各自的班组,熟练地听自己的队官在宣读战前动员,布置战斗任务。

.......................

1630年3月29日,夜。

今夜星光灿烂,月色明媚,貌似不是一个适合作奸犯科的好日子。不过对于驰骋在十七世纪的特战队来说,这些不利因素都不构成问题。

40名特战队员组成的先头部队,全副武装,戌时中(20点)从景忠山山口出发,用半小时时间绕了一个圈后,在黑夜中来到了三屯营城北城墙的护城河外。

古代的城池由于防御原因,很多时候,威胁最大的一面城墙上不会开城门。像三屯营就是这样:面临北方长城的城墙是完整的,整个城池只有东南西三面有门。

先头部队之所以绕到这一面墙,是因为这边的岗哨人数最少。

整个三屯营的城头,一共有八名望哨。这个数字对于守着一座空城,随时准备撤退的骑兵来说,已经算是相当负责任了。

根据昨天的侦查,在城池东南,西南两个角楼里,各自有两名望哨。这四名望哨负责观察最有可能出现敌情的东西两路。

而在相对安全的西北,东北两个角楼,都只有一名值班人员。另外还有两名移动哨,各自负责半边城墙的巡视。

先头部队选择这个时间点发动进攻,是因为这些岗哨刚刚换班,截至明天早上,不会再有人上城墙。

当队伍绕行到北边城墙外边大约有一百米远时,就停下了脚步,首先开始释放无人机。

由于北边面对着长城,一旦虏骑破关,第一时间就会面临这堵墙,所以城下射界干净,没有什么遮蔽物。这就需要偷袭者提前放出无人机,随时掌握两个角楼里哨兵的动向。

当两架无人机放飞后,很快就监视到了角楼里散发着红外光芒的人像。

看到两个人像都处于或坐或躺的放松姿势后,今天带队行动的杜德威当即一挥手,便带着三个早已准备好的手下往前方奔跑起来。

在明亮的月光下,四个人弯着腰,尽量放轻脚步,迅捷跑过了这一百米的危险地段,来到了护城河边。

护城河并不宽,虽说深度有三丈,但是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