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第 121 章

作品:七零大杂院小甜妻| 作者:一九四夕|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2023-06-05| 下载:一九四夕TXT下载

新学期开学,梁宝珍和徐舒萍又碰了面,不过这次寒假的时候徐舒萍和梁宝军似乎见了两次面,梁宝珍知道徐舒萍父母不希望闺女和以前当知青认识的朋友来往,因此二人是偷偷见面的。

不过二人现在是个什么情况了,梁宝珍没问,从徐舒萍的笑容中感觉应该进展不错。

清早,中文系的学生们各自朗读着课文,等待老师来上课。

现代汉语课的老师是一名四十多岁的女老师,带着一副宽边黑色眼镜,讲起课来生动有趣,不过老师很爱在课堂上和学生们互动,有时候,一节课能点二十多人来回答问题。

和她教学风格完全相反的是教语言学概论的男老师,今年五十多岁,头发掉了一大半,前头光秃秃的,每回教室顶上的电灯泡发出的光打在上头,都带着些朦胧意境的亮晶晶感。

班里有男同学私下给人起了外号——卤蛋。

不过这个行为被班长知道后进行了严厉批评,至少梁宝珍没再听说过,当然,也有人说,他们男生宿舍私下里还有人再说。

男老师上课喜欢闷头讲自己的,就连一点眼神交流都吝啬于给学生们,经常听得大家犯困,只有下课铃响时才最让人清醒。

梁宝珍最喜欢学校里的图书馆,她第一次见到这么大的图书馆,琳琅满目的书籍分门别类放好,没课的时候,梁宝珍喜欢泡在图书馆,有时候也去徐舒萍宿舍蹭个床睡午觉。

徐舒萍住在女生宿舍三栋四楼五号房,六人间宿舍,都是中文系学生,不过有两人是一班的,大家经常一起上大课,关系倒也挺好,她们都戏称梁宝珍是四零五宿舍第七人。

每天上学放学骑自行车,梁宝珍骑车技术已经越来越好,星期六下午没课,大伙儿散得早,梁宝珍也没回家,而是先去了一趟食品厂附近。

现在已经在提倡对内改革,对外开放,默许私人买卖,梁宝珍想起书里写过的一些先动起来的个体户,就是在这个档口发家致富的。

卖早饭包子馒头卖卤菜卖瓜子花生...应有尽有,其中还有卖冰棍的。

卖冰棍比其他方便也简单,至少没有太大的技术和劳力成本,不过这个只能卖一季,夏天的时候生意好,肯定不能算个长久生意。

当然,用来试试水也是不错的。

现在市里冰棍售卖处全是食品厂定点设点,多在大型国营工厂附近,而且优先保证厂里职工购买,另外在大型书店或是火车站等地方有点,但是市里这么大,人口又多,压根儿是供不应求的。

或者说是有钱也不好买,就算想买一时半会儿也找不到地儿买。

她记得书里说过,大概就是在四月的时候,食品厂会响应国家政策,提供给私人批发售卖冰棍的机会,不过一切还在试点阶段,名额不多。

——

市食品厂,往年一到夏天,冰棍销售就供不应求,尤其是效益好的国营厂都会为了职工福利联系食品厂在厂门口售卖冰棍。

不过今年不一样,食品厂接到了上头的指令,说是要改革开放,允许私人买卖。

“这可稀奇啊,那红袖章不抓啦?”食品厂冰棍部门的冯主任和下面职工小张边走边说话。

“不抓啦,不过也没明说,我看那意思,就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以前的路子走了那么久,也不好一气儿转过来,就先这么慢慢调头走着呗,就是不知道能走成什么样?”

投机倒把是重罪,现在竟然默许做私人买卖,大部分人的观念还是没转变过来。

市第一食品厂有四条主力生产线,分别是冰棍、水果罐头、汽水和麦乳精。都是好东西,在外面也难买,因此在食品厂的工人时不时有些福利就成了香饽饽。

谁不以此为自豪,自然的,大家根本看不上出去摆摊卖东西,嫌掉价。

“那试点名额怎么办?主任,要换我,我肯定不去。”小张是正儿八经的国营厂工人,必然不愿意去做这种丢人的事情,丢工人阶级的脸啊。

“看看吧,要最后真没人,你去找几个工人安排着装装样子摆几天,反正能交差就行。”

“那也成。”

两人在分岔路分开,冯主任去食堂,小张今天要出门一趟,一路走到食品厂门口,正好见到个年轻女同志和门卫大爷说话,听那意思,是外头的人想进厂被拦下了。

“大爷,我真找你们冰棍部门的同志有事儿。”

“有介绍信吗?”大爷一板一眼,觉得自己慧眼如炬,“没有介绍信不能进去。”

“同志,你找冰棍部门的同志什么事儿啊?”

梁宝珍看着突然叫住自己的男同志,他穿着一件食品厂的绿色工装外套,兴许有门路,便走过去和他说话,“同志你好,我想问问能不能批发冰棍?”

“你来批发冰棍?”小张头一次听到一个同志来批发的,“你批发冰棍干嘛?”

“拿去卖啊。”梁宝珍回答得自然。

小张细细打量一下这位女同志,看着年纪不大,眉清目秀的,怎么说出来的话这么大胆。

“你不要命啦?敢卖冰棍?”

梁宝珍笑笑,背起来之前报纸上看的内容,她一副好嗓子在国棉厂广播站练过,格外有吸引力,“报纸上不是都说了嘛,要改革,要开放,不是可以允许私人买卖吗?”

小张没想到这么一个年轻女同志还挺有胆量,不光自己,就是食品厂大部分工人都对私人买卖没兴趣,这工作掉价又不稳定,哪有当工人好,工人可是每个月拿工资的,多有保障啊。

不过现在送上门一个自愿当试点的,他求之不得!

“你真是找对人了。”

小张手里头正好有名额,今年食品厂有三十个私人批发冰棍名额,毕竟厂里还是国营的,都是专售专卖,总不能乱了套。

“不过这名额可不好得啊。”

“您说说有什么条件?兴许我符合呢。”

“可得填资料表,还得交押金十块钱。”押金十块钱,本来就没多少人愿意去干这种营生,还得单独往里搭钱,这谁愿意啊。

小张发愁。

“表在哪儿?钱现在交吗?”梁宝珍心里一喜,原来这么简单吗?

填完表交了十块钱的梁宝珍骑着自行车又在附近转了转,最终看上了食品厂附近的一家国营厂——钢铁厂大门口。

那处地势开阔,一边儿是裁缝铺国营饭店包子铺,一边儿是钢铁厂门口,平时进进出出多是工人,等天气热起来,冰棍就是香饽饽,诱人得很。

到时候在冰棍厂租个冰棍车,就在路边摆摊也成。

先斩后奏的梁宝珍考察完场地,骑着自行车回家了,她还得和许盛杰商量商量,自己肯定不能瞒着他行动,毕竟批发雪糕也得动用家里的钱。

虽说家里钱都是自己管着的,估计偷摸用了他都发现不了。

*许家

许盛杰此时正从衣柜上锁的抽屉里拿出存折,薄薄一本黄皮存折,上面的数字已经接近三千了。

存折被他拍在手上啪啪作响。

耳边响起老战友的话,邀他南下去采货,老战友秦淮家境贫寒,这回敏锐捕捉到政策变化,又有认识的人在南边,说是那边已经开放了,有人一天就能挣几百块钱,几百块钱是什么概念?普通工人一年的工资,老战友觉得这是大好机会,他和许盛杰在一个连待过,互相把后背交给过对方,这种时候也最信任他,想和他合伙干,一块儿出发。

许盛杰自然也察觉出现在的变化,他每天看的报纸不是白看的,尤其是最近听说红袖章也不大出来了,他要是孤家寡人一个,说走就走了。

许盛杰从小就不是一个循规蹈矩的人,就是在部队里被训得看起来规矩些,可内心里还很有自己的想法,也许其他人会觉得在国营厂里好,安稳,每个月拿固定工资,生活确实很稳定。可他却觉得现在是机会,兴许是百年难遇的机会,错过这村儿不一定还有这店,不过现在,闺女还小,过阵子才满一岁,媳妇儿...

媳妇儿也不知道能不能同意,他总担心吓到媳妇儿。

梁宝珍以前就千叮咛万嘱咐让他别去黑市,现在哪怕没有黑市的威胁了,估摸她也不愿意自己出去干这档子事儿。

拿着存折的许盛杰有些犯难,仔细思考怎么说服媳妇儿。

“你怎么坐这儿呢?”梁宝珍把自行车停好,四处看一圈没看到奶奶和珊珊,“珊珊呢?被奶奶带出去了?”

许盛杰听到熟悉的声音回头一看,媳妇儿回来了,他点点头,“奶奶抱着珊珊去隔壁院的杨大妈家去了,她孙女不周岁嘛,今天请吃酒。”

说起周岁,梁宝珍也正好想起闺女的周岁,她早有了主意,“下个月是珊珊一周岁,我们在院里摆两桌,下午再带珊珊去拍个照吧,上回拍全家福的时候珊珊还没来呢。”

“好。”许盛杰自然没有意见,他也想给闺女留个纪念。

“今天天气都转晴了不少,这薄棉袄我看穿不了几天就得换春装了。”梁宝珍在外头晃悠一圈,又骑着自行车回家,额头早就渗出些薄汗,拿手帕擦擦,又灌了一盅水才好些。

等坐定后,她看着许盛杰,准备告诉他自己想夏天试试卖冰棍,结果还没开口就听到对面男人开口。

“珍珍,我想去做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