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第九十四 上阵父子兵,打仗亲兄弟

作品:世纪帝国| 作者:星空漫游者|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2021-01-04| 下载:星空漫游者TXT下载

第九十四上阵父子兵,打仗亲兄弟

天津。

陆军大将聂士成侯爵,转入预备役已经整整七年了。

当年,南方镇**北上,淮军,楚军等力量又被镇**打得一败涂地,只有当时戍守长江的聂士成,左宝贵和宋庆,刘铭传等部把守严密,镇**似乎也是摄于江防的严密,没有渡江北上。

战后,由于李鸿章打从战前就一力主和,反对左宗棠的主战,朝廷又有意扶持北洋势力与南洋对抗,自然就把李鸿章推上了北洋总理大臣的宝座,聂士成,左宝贵,宋庆,袁世凯等李系将领都是青云直上,jī犬升天。

李鸿章有心振作,做大清中兴名臣,有感于镇**火力之凶猛,训练之有素,故而再度改革军制,仿照南军体制建设北洋新军,原本计划编制二十镇新军,但由于北方没了南方的财源,经费不足,虽然大增赋税,处处设卡,层层加捐,可历经十年,也不过编成八镇新军。

新军第一到第六镇,分别由刘铭传,左宝贵,宋庆,叶志超,马yù昆和袁世凯统领,此外,还编有禁卫军两镇,聂士成钦点统帅清朝中枢编制的禁卫军第二镇,驻守天津,和驻守北京的铁良部禁卫第一镇一起戍守京畿。这禁卫第二镇的士兵,名义上主要来自汉军八旗,实际上却是很多穷苦汉人士兵冒名顶替,再和雇主分润军饷。由于聂士成威望甚高,禁卫军薪资丰厚,如原本历史上后来加入袁世凯小站练兵的段祺瑞,王士珍,冯国璋,曹锟等人,都纷纷加入。

四年后,甲午中日开战,由于清廷一向视南洋为大敌,故而只是派遣了六镇新军中袁世凯一镇入朝,后来形势不利,又增派左宝贵,叶志超两镇。但因着中枢经济不力,饷银匮乏,物资不足等原因,再加上部队逐渐腐化,故而在朝鲜打了败仗。

清廷被迫对日媾和,引发举国哗然,南洋方面打出“驱除鞑虏,光复国家”的旗号,誓师北上,刘铭传,左宝贵和马yù昆等部,还有各地的练军乡勇和绿营,八旗等部队纷纷溃败,日军又趁机攻击辽东,清朝左右招架不住,被迫决定马上对日本割地赔款,引日军南下对抗镇**。

在镇**情报部门的策反下,再加上李鸿章自尽前的秘密串联,聂士成举兵起义,打垮了旗人组成的禁卫军第一镇,占领了北京,清朝王公要人纷纷北逃关外,清朝的残余力量和日军在东北合流。

聂士成率部加入南洋体系,又和镇**的先头部队一起血战山海关,后来主动撤退,配合镇**主力打了直隶会战,重创日军主力和宋庆等清军残部,又追亡逐北,饮马黑龙江,立下不世功勋,战后中华帝国建立,聂士成因功受封伯爵,陆军大将衔。

这人老而弥辣,知道月盈则亏,又是北洋宿将,本来就不受待见,在北方又是树大根深,不想遭jiān人构陷,故而急流勇退。华夏三年,聂士成主动请辞,以年迈体弱为由归隐天津。郑鹰苦劝未果,对此老更是敬重,擢升侯爵,多有书信往还,历年恩赏不断,又着重培养提拔他的长子聂宪藩,聂士成也就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