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第二十章 欧风美雨(二)

作品:世纪帝国| 作者:星空漫游者|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2021-01-04| 下载:星空漫游者TXT下载

除了明面上的声音,一系列明里暗里的条约也在紧锣密鼓。

几乎与联合声明同一时间,后来被称为《中英第一次北京密约》的《中英外交备忘录》完成换文。

根据该项备忘录,中华帝国承诺“不会支持圣彼得堡苏维埃政权”并“尊重大英帝国在bō斯东南部自阿巴斯港至亚兹丹一线以东的地区拥有战略利益”而相应地,大英帝国认可中华帝国在“bō斯北部,从靠近土耳其的席林堡起,经伊斯法罕、亚兹德,直至东北角的哈瓦夫”以北地区拥有“战略利益”。

在阿富汗方面,中华帝国允诺“不干涉阿富汗的内政事宜,对大英帝国负责阿富汗的外交表示认可并无意改变”。

在最棘手的克什米尔问题上,在〖中〗国的坚持之下,英国同意归还强占的拉达克,而〖中〗国则同意“促使”朝鲜开放蔚山港,作为“英国远东舰队锚地”但限制驻军人数。

在英属马来亚问题上,〖中〗国保证“马来亚华人不提出独立和自治的要求,并促使暹罗政府正式放弃对于之前割让给英国的上地”。

一个月后,中英又正式签署了《中英1906年贸易协定》,正式宣布两国“实行互惠关税”作为英帝国的殖民地,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印度和南非也先后与〖中〗国签署了类似的协定。

表面上看,〖中〗国是吃了大亏。

为了保护工商业发展,〖中〗国方面原本对工业制造品采取了平均20进口关税,大致上和法国持平,而高于奥匈(18%),德国(13%),意大利(18%),瑞士(9%)和荷兰(4%),更不要说和实行〖自〗由贸易政策的英国(零关税)相比。

在农产品方面〖中〗国为了保护本土农民,制订了15%的关税,虽然低于奥匈帝国(18%),法国(18%),意大利(17%),西班牙(33%)和瑞典(16%)却高于欧洲其他国家。

现在,英国本来就是零关税,可〖中〗国对英国商品的进口关税水平却统一下降到了10%,看起来〖中〗国是做了让步,而英国人坐享其成。

但在郑宇看来,〖中〗国占到的好处更多。

首先,历经多年的发展,也是充分利用〖中〗国低廉的人力成本,〖中〗国已经发展出了一个比较高效的工业制造体系在农业上,采取产业化经营的大农场竞争力也很强。说到底还是〖中〗国人力成本太低,导致工厂的直接劳动力投入低,而铁路公路港口船舶这些成本中要计算人力投入的物流体系成本也低。

其次,〖中〗国经济要进入快车道就需要一个稳固而广阔的消费市场。内需的启动需要时间,而见效最直接的还是出口o在世界范围内,能够容纳〖中〗国飞速扩张的工农业生产力的,首先就是大英帝国。尤其是〖中〗国周边,印度,澳大利亚,新西兰,马来亚以及英国势力范围所及的荷属东印度乃至南非,都是大英帝国的殖民地。英属各殖民地是可以制定各自的贸易政策的〖中〗国商品在这些国家目前也并非零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