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第四十六章 百年大计(一)

作品:世纪帝国| 作者:星空漫游者|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2021-01-04| 下载:星空漫游者TXT下载

在中华帝国的高等教育体系之内,向来有所谓“四大名校-称,即北京的帝国大学和新华大学,广州的南洋大学和上海的中英联合大学。[无弹窗小说阅读!]

帝国大学前身是郑鹰于广州设立的南华大学,一直是郑鹰自掏腰包,算是中国最早的sī立大学之一。甲午之后,在原来满清“新政”期间开设的“京师大学堂”旧址上进行扩建,于华夏三年迁校,更名为“帝国大学”,依然还是皇室掏钱。其旧址由原设立于海防的南洋大学入驻,是综合型大学,尤其在人文科学方面力量很强,被称为“新学思想摇篮”。

新华大学的前身则是南洋总理衙门时期在广州设立的仿德国研究型大学,后来迁址北京,以理工科见长。

南洋大学是早年南洋华侨捐款在海防设立的大学,后来迁址广州,历来在南洋招生较多,文理兼重,桃李满天下。

中英联合大学是英国方面以无息贷款援建,开始时候是作为英国伦敦大学体系内的一个成员学院,早年名为伦敦大学华夏学院,最早却是设在厦门,华夏三年迁址到上海,华夏五年宣布脱离伦敦大学独立,并更名为中英联合大学。该校从一开始就带有政治sè彩,主要是英国力图通过对中国青年精英的影响扩大在华影响。历来该校本科学生有三分之二以上都会赴英留学,校内奖学金的覆盖面也很广。多年下来,该校毕业生广泛分布于国内各行各业,在形成了一股很强的潜实力。

由于早年教育资源有限,郑鹰采取了“集中资源优先建设优质大学”的策略,首先打造了几所经典名校,故而这四所大学基本上算是中国境内目前各所大学的“母校”,差不多隔几年都要分出一批力量去筹建一些新校,这也导致不少学校也各自以“母校”为纽带结成大学联盟,在中国的高等教育版图内形成了几大“大学联盟”…彼此同气连帝国大学为主的“帝国大学联盟”,基本上都和皇室产业有形形sèsè的关系,算是皇家派,在慈宁体系内优先招生,培养的人才也多有入皇室产业的。

帝国大学算是这些学校里比较特殊的存在。

他除了是皇室出钱设立和运营之外,在教学风气上也比较自由。在设立之初…郑鹰政权就为其颁发了“特许状”,授予学术自治的权力,政府无权干涉其教学和研究内容。后来,这一特需权力通过《大学法》得以明确,由帝国国会教育委员会牵头对大学给与评级,根据所属级别享有学术自治权利,而目前属于第一等“完全学术自治”权力的,只有帝国大学,甚至另三所“名校”都属于第二等。

因此…帝国大学的学术氛围一直是整个中国范围内最自由,最宽松的,这里的教授也一向以“敢言”著称。为了防止政治干预学术,郑鹰对帝国大学的运作没有采取行政拨款制度,而是采取了财政自主和校产基金体制…自己带头捐献了天文数字的资金,再加上历年校友捐赠,由帝国大学设立的“帝大投资公司”进行运作,弥补帝国大学的资金缺由于帝国大学与皇室产业的纽带,历届校友非富即贵,投资上面也都是出类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