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第二三一章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作品:盛唐太师| 作者:tx程志|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2021-10-14| 下载:tx程志TXT下载

获得杨氏的举荐,不少人愿意豁出命,哪怕只是杨氏的一个承认,族学的一个旁听生,也有人愿意拿命去换这么一个虚无飘渺的前程。

事实上,任何家族崛起,都离不开奠基人和开拓者的艰苦奋斗和不懈努力。卫青一个马夫,奴隶,经过自己奋斗,不屑努力,造就了河东卫氏数百年的辉煌。陈郡谢氏是谢尚、谢奕、谢安八兄弟数十年经营,得以名声天下,比肩琅琊王氏。

杨恭仁听到这话,微微点点头道:“时间不早了,你先回去安歇吧!”

杨师道道:“好的,大兄!”

就在杨师道离开之后,康伯轻轻走进来,道:“阿郎!”

杨恭仁道:“康伯,辛苦你一趟,明天开始把藏书阁的摹本,带着一套河内!”

世族门阀可以屹立不倒,依靠的不仅仅是他们的权势、财富,最重要的是,他们掌握着经学、学问的传承以及文化。

弘农杨氏对经学的传承,代表着杨氏的正统,虽然天水分支,以及河内分支,都是杨氏子弟,他们却没有杨氏的根本力量,那就是学问。

这是穷其杨氏历代先祖,穷搜天下,得到的若干学问。

康伯自然知道摹本去河内的真正用意,以及政治意义。

其实,杨恭仁这是向李世民在示威,也是在玩一手高明的政治手段。学问离开关中,离开弘农杨氏,杨氏只会剩下一个壳子,而河内杨氏将会与山东世族门阀一样,同进共退。

当然,这是先礼后兵。

接下来,杨恭仁该是兵了。

杨氏拥有数万佃户、部曲,与关中朝廷的力量相比,自然不值一指,可是在如此微妙的环境下,一旦杨氏发作,那么整个天下世族就会坐壁上观,颉利入关中,并非不会重演。

随着杨恭仁一声令下,整个观国公府开始行动起来,数十名忠心耿耿的仆从鱼贯而入,进入藏书阁。他们将藏书阁里的摹本,先用油纸包裹好,先后放进准备好的木箱中,摆放得整整齐齐。

随后按照卷录,将装好的摹本一一封箱。藏书阁经过大半夜的搬运,终于空了三分之一左右,足足装了一百六十辆马车。

五百名全副武装的家丁,押运着一百六十车的马车,离开观国府。早在城门开启的第一时间,庞大的车队,浩浩荡荡离开观国公府,成为长安城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与此同时,杨恭仁告病的折子也送往宫中。

……

李世民睡得非常迟,几乎五更时分才精疲力竭的睡去,他发一夜的火,砸了宫内无数陈设和瓷器。

然而,他刚刚睡下没有多久,就接到杨氏居然运出一百六十辆马车的消息,这样大的动静,根本就瞒不住人,更何况百骑司的目光主要盯在观国公府。

李世民红着眼睛咆哮道:“他们想干什么?威胁朕吗?”

这个时代钱财非常笨重,各大家族会在家中放个数百上千贯钱,绝对不会把财物全部放在长安城中,因为一旦进城,想要出去就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