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第二十八章、索拨棍(1)

作品:天灵地宝| 作者:舞马长枪| 分类:恐怖灵异| 更新:2020-12-25| 下载:舞马长枪TXT下载

:庄稼人三件宝,丑妻近地破棉袄。庄稼人的这三件宝,说的是媳妇找得丑,没有人撩;近地从种到收少绕脚,种地也省事;破棉袄一袄多用,四季都少不了。放山人也有三件宝,指的是“狍皮乌拉小棉袄”。放山人的这三件宝,件件自然也都有其说道,哪一件也离不了。

狍子皮是放山必备的物品,平时可以当座垫坐,晚上可以当褥子睡。东北气温低,雾气大,露水重,山上树多草密,潮气很大。晚上睡觉时,地上铺再多的荒草也不管用,潮气顺着草缝往上钻,早上抓一把草都是湿乎乎的,赶是阴雨天,睡醒后,身下的干草都变得湿漉漉的了,这种环境,体格再好也抗不住,时间长了,就得落下毛病。有了狍子皮就好了,狍子皮隔潮隔热,铺上它,软乎乎的尽管睡,潮气拱不上来,啥毛病也就不会坐骨生芽了。

“乌拉”是指乌拉草,是关东人最喜欢的东西。天寒地冻的大东北,脚下鞋里都续着乌拉草,春秋冬都都一样。冬天穿着暖和,夏天穿它,温凉又不烧脚。而且这种乌拉草特别耐用,翻山越岭,穿林子过草丛,蹬山爬砬子,穿不坏,也不会扎脚。真要是穿布鞋放山,爬上爬下的,用不上两天就得把底蹬掉,而乌拉草做的鞋,一年也穿不坏。

长白山秋天寒气重,在深山老林子里,一早一晚都冻得人直打哆嗦。就算是围着火堆取暖,也是“火烤前胸背后寒”。所以秋天放山,都会披上一件小棉袄,不怕早晚变天,晚上还能当被,又能抵挡蚊叮虫咬。

眼前这个死人一看就是采参人,从骸骨上仅存的布料来看,估计是解放初那个年代的。算起来,死了也得有四五十年了。

徐青山看了看插在马架子入口处的那根索拨棍,伸手便拔了出来。

白术好奇地也凑近看了看,嘴里忍不住地啧啧称叹。这种铁梨木的索拨棍近些年来已经很少见了,就处划在过去,也不是普通采参人能用得上的,大多平头老百姓用的都是色木或是蜡木,看来这人还真有些来头。这根索拨棍估计最少也得使用五六十年了,否则表皮的成色也不会变成这样,甚至可以当成一件艺术品了。

索拨棍,还叫索宝棍或是开山棍,是一根用来拨拉草寻找人参用的棍子。

打猎的离不开枪,打鱼的离不开网,放山的就离不开索拨棍。其实棍子本身并没有什么特别,就是一根普普通通的棍子,五尺来长,用铁梨木、黄羊木、色木等硬杂木都可以做。但是在过去,做索拨棍很有讲究,选材上选的都是铁梨木,这种木头越用越光滑,越用色越红,结实耐用,得心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