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第 273 章 太子与镇国公主的现状

作品:[大唐]武皇第一女官| 作者:顾四木|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2023-09-05| 下载:顾四木TXT下载

她看似专注而悲痛地听母亲说话,目光落在裴夫人身上,不,身后的桌上。

那里放着数张微微发黄的麻纸,这是今日新送来的报纸。

她还没来得及看呢,母亲就来了……

说来,如今的报纸,早已不是最开始只有精选出来的诗会诗文,用以为诗歌扬名,也不再是只有一条条诸如‘壬寅,上幸东都’这种大事记。

现在报纸的内容,已经极大扩充了——

有中书省所拟,颁示天下的帝王诏令;有关于朝廷新的律法政令的解读与详细案例;有涉及民生的百官奏疏以及地方署衙的优秀工作报告;亦有边关战事和募兵事……*

还有一些与朝政关系不大的京中趣闻:比如就在上旬的报纸上,就刊登了一篇《姜相为长安城第一千条水泥路的开工发表相关讲话》的小文章。

甚至还有广告(这个词也是太平公主告诉裴含平的):出版署曾高价请国子监的太学博士王勃,写了一篇文采精妙的《玻璃镜赋》。那给玻璃镜夸的,真是天上有地下无,简直是若连玻璃镜都没有,怎么好意思继续做勋贵名门?

据说那之后几个月,城建署售卖玻璃镜,竞价竞的飞起。

搞的辛侍中都去走了两趟,还让王勃给户部滞销银器也写点文章。并且,没有给任何润笔费。

王勃:……

但他也不敢追着问一位宰相要稿费,只得打了一回白工。

总之,哪怕坐于东宫之中,裴含平都能想象到,这样薄薄的几张纸,在大唐的十道三百六十州,会有多么大的舆情之用。

而且,裴含平推测:报纸的舆论影响力,只怕早不只限于官员团体了。

报纸上既然有朝廷政令的解读,边关战事(甚至是募兵事)的战报信息……就是与天下所有人息息相关的。

别说有上进心想要参加科举的读书人了,就算是大字不识的黔首农户,若是当年有旱灾有涝灾,只怕第一时间也会想到去央识字的人询问,最近报纸上有无朝廷减免该地税赋,亦或是分发抗旱良种的政令消息。

而且也不用说别人,只说裴含平自己,都是东宫太子妃了,深处这帝国的最中心,每旬还都这般期待报纸,每回都能从这上面,得知些新咨询,就可知了。

如今京中,谁没有读报纸的习惯?

因印刷版的报纸总是供不应求,长安的东西市,专门抄报纸的铺面就有好几家。

不过,人们还是更倾向于去出版署官方开的两家‘抄报铺’请人手抄报纸,感觉有官方托底,更正规一点。

只是最开始,这两间出版署官方‘抄报铺’,让长安城内许多人颇为诧异:因里面抄写报纸的都是女娘,而且年纪都不大。

“嫂子猜猜,里面那些抄报的女娘都是哪里来的?”

这些外头的事都是太平公主来巴拉巴拉说给裴含平的,不但说,她还要提问。

而裴含平也适时捧哏道:“猜不到,公主说给我听听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