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第615章成功

作品:未来接收器| 作者:大秦骑兵| 分类:都市言情| 更新:2020-12-15| 下载:大秦骑兵TXT下载

票票呀!。旧年6月刀日,这一天距离香港回归十七周年纪念日,还有三天的时间,距离莫斯科世界气候大会召开,还有整整十天的时间。这一天,对很多国人来讲。都没有太多的实际意义,但是自从力旧年之后这一天的意义就变得不一样起来。

经过两个多月的奋战,两亿多资金的投入,包括刘士卿、卢永祥等人在内的上千国内顶尖科研工作者,牺牲了节假日和每天的睡眠时间。终于在实验室内,组建了一个小型的实验装置。这个装置是刘士卿经过复杂的计算后,把他所知的那条干冰生产线,进行了相应缩小之后的产物。这条小型的实验装置,如果一天开机二十四小时,满负荷运转的话,每天可以生产一点五吨的干冰,一年也就是五百多吨的样子。这么一点生产能力,对于全世界每年高达**十亿吨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来讲,一年仅仅将五百多吨二氧化碳转化成干冰,无疑是杯水车薪。不过如果试验成功了,就表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问题,将在某种程度上得到缓解。

万日下午三点钟左右,实验装置进行了开机之前的最后一次检验,刘士卿亲自带队进行检测,不肯放过任何一个有可能出问题的地方。在这次检验前,已经进行了三次检验了,都现了一些问题,谁也不敢马虎。第四次检验,非常的不错。刘士卿这个总工程师兼总设计师,一点毛病都没有查出来。

刘士卿站在高台上,高声道:“验收合格

围在周围的数百人,一起欢呼了起来。两个多月的辛苦,终于获得了初步的认同。

卢永祥走到刘士卿身边,“刘总,今天时间还早,我看咱们不妨开一下机。让它运转一下,看看它是不是能够达到我们的设计要求?如果运转正常的话,咱们就可以向中央长报告这个好消息了。”

刘士卿想了想,也就点头同意了。他这两个多月也累水了,也盼着能够早点结束这个项目。只要这次的实验成功了,刘士卿就可以从这个项目抽身了。有了这两个多月的实践,华夏科学院的这帮人基本上已经掌握了流水线的制作方法。如何大型化。对他们来讲,根本就不是什么难题。何况,他们要是有什么不懂得。照样可以向刘士卿请教,他又不是说完全不管“提取大气中二氧化碳。科研工程了。

“同志们,都静一静。刚才我和刘总商量了一下。决定现在就开机进行一下实验。赶快通知档案室,让他们派人带着摄像机、照相机过来。把这个值得纪念的时刻记录下来。”卢永祥吩咐道。

不大一会儿,就有人把摄像机、照相机拿来了。卢永祥还想让刘士卿摁启动按扭,刘士卿摆了摆手,把这个光荣的时刻交给了卢永祥。

卢永祥很激动,站在了总开关的旁边。刘士卿站在摄像机的镜头外面号施令。“接通电源。机器余热。”

有人把电源的总开关打开。电流传输到了机器之中,这条小型的流水生产线上,有多处传来了轰鸣声,机器开始预热。

五分钟之后,刘士卿开始倒计时,“十、九、八、七、六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