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第512章希望

作品:我在明末有支无敌军团| 作者:tx程志|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2023-11-19| 下载:tx程志TXT下载

粮食,主要是以土豆、红薯、玉米、麦子为主。还有几个不锈钢的盆,盆里装着盐、水,每家五斤油、十斤盐,五十斤麦子、一百斤豆子,一百斤红薯、五十斤玉米,以及一些萝卜、白菜,干海带。

基本上可以满足一家的正常生活。

黄宏远兴奋的叫道:“爹,娘,这里有粮食!”

黄富春兴奋的跑过来,田氏红着脸道:“宏儿饿了吧,娘给你做饭吃!”

黄宏远道:“我找柴火,去烧火!”

黄富春看着这里的粮食,不仅有些发愁,这些粮食可吃不了几顿。

事实上,辽东不养闲人,发的粮食少,就是让这些新移民投入到官府组织的工作中去,这叫以工代赈。

不用黄富春发愁,也仅仅过了两个时辰,外面的铜锣响起,保长一边敲锣,一边大喊:“老少爷们们,都到村口开会,有好事!”

黄富春很快来到村口,他发现各个保长都在组织自己的人,每一个保为单位,正在召开露出会议。

保长的声音抬高八度:“咱们身上穿的衣服、住的房、盖的被褥,还有你们家里的所有东西,都是咱们侯爷赏的,不是,现在侯爷成了公爷,没有公爷他老人家,就没有咱们这些人的活路!公爷他老人家,大发慈悲,赏咱们大家伙一口饭吃,给咱们大家伙,发了新房子、发了衣服,也发了粮食,这做人呢,都要有良心,端起碗吃饭,放下筷子骂娘,这样的人,咱们六保不要,发现一个,清出去一个!”

说到这里,保长清清嗓子:“咱们六保有没有这些狼心狗肺的东西?”

众人不敢接过话茬,都沉默着。

保长笑了笑:“没有呢,最好,有一个算一个,我姓刘的跟他势不两立!”

在辽东的安排,刘明遇可没有想过要为其他人做嫁衣,做好事不留名,那也不是刘明遇的习惯。

所谓的忠诚,就是背叛的筹码不够。当然,潜移默化的力量也是巨大的,哪怕到了崇祯五年,放眼大明,除非学不下去,老百姓是不敢造反的。

比如,移民到辽东的流民,他们宁愿远走数千走,也不敢跟着李自成、张献忠他们造反。现在刘明遇的工厂也好,屯田的镇也罢,包括刘家军在内,最重要的环节,就是进行思想教育。

除了原来的诉苦大会,现在又多了几条,比如说,没有刘明遇的恩赐,他们就活不下去,只有跟着刘明遇才能过上好日子。

通过反复灌输,让下辖的百姓和工匠、士兵都明白,谁对他们好,让他们所有人明白,只有努力工作,生活才会越过越好。

就这样,在新来的移民就利用军队的模式,百姓也是以老代新,灌入刘家军的理念。

在这种思想的教育下,刘明遇的系统声望每时每刻都在增加。

刘明遇在京城的底气,就是因为他现在有了六千多万声望,也就意味着他现在与普通人不同,拥有六条命。

刘保长望着众人道:“官府就给咱们造的田契,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