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第八百四十五章 杨溥教徒,过关山(二更)

作品: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 作者:寒梅惊雪|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2024-01-31| 下载:寒梅惊雪TXT下载

杨溥看着陷入思考的朱文奎,引导着说:“这就如同治国之道,每一次决策,每一个决定,都如你经过的岔路口,决策错了,不仅偏离了你的目的,反而会浪费时间,财力与精神。只有决策对了,才能引你更快地走向目的地。哪怕你自己以为是对的,也应该找人商议与确定一番。(nddxs)•(co)”

朱文奎郑重行礼:“先生所言字字珠玑,弟子受教。⒎(你&懂的小说)_[(nddxs.co)]⒎『来[你&懂的小说]&看最新章节&完整章节』(nddxs)•(co)”

杨溥呵呵地笑了起来,朱文奎和朱允炆一样,都是一个谦逊的君主,没太大的架子,不像是太祖爷,皇权的威严那是一个重,据说隔着百步远都可以感觉到寒意。

这是一个早慧的孩子,明白事理。可一码事归一码事,想要继续乘马车,还是得交钱……

朱文奎为自己的“自信”付出了第一笔代价,没商量的三钱银子,估计是这件事给朱文奎留下了极深刻的印象,以至于后来登基,也念念不忘杨溥的教导,广开言路,问策群臣,将大明朝的清明政治推向了另一个高峰。

后话不多说,朱文奎还只是一个孩子,为自己的成长付出着一次又一次的代价。

杨溥是一个极称职的先生,他总能把握住机会,告诉朱文奎治国的道理,告诉他民间发生的事,并引导朱文奎体验百姓的生活,明白民力艰辛,百姓需要多休养……

京师。

朱允炆每日都会收到一份朱文奎的行程文书,对朱文奎的表现颇为满意,他虽然年纪小,但懂得克制自己、承担责任,也心怀怜悯之心,并没有纨绔子弟的劣性根,就这一点来看,这些年的教育还是成功的。只不过,他到底能不能拥有一个良好的人生观与价值观,能不能担起帝国未来,还需要看未来十年的成长。

“将文书给皇后送去吧。”

朱允炆吩咐内侍,然后传召铁铉、梅殷、解缙,研究西北军略。

陕西,宝鸡。

朱棣带大军行进至此,指着西面巍峨险峻的高山,对一旁的徐辉祖、刘儁、朱高煦等人说道:“那就是关山(六盘山)啊。”

徐辉祖驱马上前,看着苍翠宛如一条南北盘卧的关山,意气风发:“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据说古时有女名为花木兰,代父从军,也曾飞跃关山。在古时,这里可是战略要地啊。”

宣青书、霍邻也位于前军之中,极目远眺,两人都不由地深深震撼。关山属战略要冲,这是毫无疑问的,此处也是关中平原的西北屏障,是诸多中原王朝与游牧民族斗争的主战场。

宣青书清楚,就诗词来论,除了《木兰诗》与李贺的“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中透着豪迈外,关山更多的是悲愁交织的痛苦与守护,如“三年笛里关山月,万国兵前草木风”、“直北关山金鼓振,征西车马羽书迟”,还有“莫听关山曲,还生塞上愁”、“日暮秋风起,关山断别情”的无尽悲愁。

哪怕是儿女情长的诗词里的呻吟,也得与这关山关联起来,如“别来人远关山隔,见梅不忍和花摘”、“鸳鸯帐里暖芙蓉,低泣关山几万重”。

(nddxs)•(c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