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第一卷河州风云 第四十六章 一福寺的由来

作品:逐道长生| 作者:李独霜| 分类:玄幻奇幻| 更新:2024-05-30| 下载:李独霜TXT下载

自听到魔音起,李独霜只觉神魂受到了震荡,原本驯服的法力如同脱缰野马变得躁动不已,四处乱窜,眼看即将走火入魔。

老僧见此,不紧不慢地念了一声

“唵!”

顿时使得野马驯服,走兽归笼。李独霜僵直的身形顿时放松下来,双手撑地,大口喘气,逃过一劫。老僧见李独霜恢复正常,转而继续凝重地眺望远处某个地方,好似有一名大敌正在那里。

寺内各处亦传来了骚动,想必也有僧人受到魔音侵蚀。

而此时塔下响起了法澄洪亮地念咒之声:

“唵!嘛!”

李独霜在塔上看得分明,一道金色波纹自塔下泛起,数息之间就遮蔽了全寺。却是法澄利用“狮子吼”念出真言,驱逐了魔音。不过,从寺内各处依然传出的哀声来看,还是有不少有修为的僧人走火入魔,因此人陨道消。

“哈哈哈,明慧秃驴,根性浅薄者本座替你除去了,省了这许多粮食,你可要好好谢谢本座!”

伴随着一道张狂嚣张的嘲讽声,诡异魔音再起,这次一福寺却有了防备,大量释教弟子倾巢而出,纷纷涌向各大主殿,不多时,大雄宝殿率先升起一道金光,在一福寺上空如伞一般撑开一片范围。紧接着天王殿、伽蓝殿、罗汉堂以及法堂均各自升起了金光,同样一一撑开,最终连成一片,形成一个大罩将整个一福寺遮蔽住。魔音与金光罩碰撞,彼此嗤嗤消耗,直到支撑魔音的黑色罡气消失,却是没能再伤害到任何一名释教弟子。

与此同时,在寺外一处林地里,一道鲜红罩袍的人影闷哼一声,吐出一口黑烟,却是吃了一个小亏,旁边随侍的十数名黑色罩袍的人影均欲踏步上前关切一二,却被他抬手制止。他哼了一声,缓缓说道:

“没能逼出明慧秃驴出手,却逼得一福寺开启了护寺大阵,倒是意外之喜。”

说罢,他伸手点了四位黑袍,吩咐他们去罗汉堂临近的围墙附近藏匿。

又点了三位黑袍去珈蓝殿外侧附近隐匿。

约定按信号指示行事,至于信号是什么,无人询问,想必之前已作约定。

过了数息,算定人员到位了,红袍抛出一杆黑光盈盈的小巧灰旗,迎风而涨,化为了一面数丈方圆的大旗,旗面黑中泛灰,唯独

可见一个火焰图纹显映其中。红袍立时运炼秘法,自鼻中飞出一道罡气往旗面一扑,使得灰旗黑光一闪,招展开来,旗面上的火焰顿时活泛起来。红袍挥手一指,灰旗猎猎作响,飞临一福寺上空,旗面上的火焰呼呼喷吐出大量灰蓝色火苗,将整个一福寺撑起的金光罩包裹住,汹涌而安静地燃烧着。

“九幽魔焰旗!”

释塔之内,老僧喃喃自语道,明显有些吃惊。李独霜此时法眼已开,却被魔焰的刺目光芒刺激得头晕脑胀,心神连跳示警,连忙撤去法力,闭合法眼,然后心有余悸地睁开双眼,打量着这低调的灰蓝色火焰。

只见这火焰内蓝外灰,附在金光罩上低调地舔着,发出嗤嗤的声音。不一会所舔之处金光略微暗淡,旋即有金光涌来补足,复又明亮,而火焰也损耗些许,略微变小了一些。放眼望去,无数朵火焰在天空覆盖燃烧,所消耗的金色法力必然巨量。

显然两者都在互相损耗,饶是这灰旗本身不凡,暗中使用灰旗的人修为也是深厚无比,以一人就可对抗护寺大阵,必然是魔门大佬。

遑论魔门定然还有修为高深之辈,也不知这一福寺能不能挡住。李独霜不由担忧起来,手指下意识用力,却是忘了怀里的狐狸。

“嘤咛!”

狐狸吃痛,昏迷中惊叫了一声,却是引的老僧转头看了过来。

李独霜不好意思地抱拳一礼,抬眼看去,准备道歉,却是迎面对上了老僧的眼睛。

那是怎样一双眼睛!

只见小小的眼眶内星河灿烂,斗转星移,仿若有无穷大道翻滚显现,令人沉浸其中。

李独霜的心神被吸引过去,不由自主想要一窥大道之秘。此时老僧却从悄然施展的因果溯源术中抽身出来,看到李独霜的神态登时明白,拂袖一扫,李独霜立时清醒过来,怅然若失。

老僧似是经历过更为恶劣的形势,对眼前的僵持局面扫视一眼后就得知法澄还能支撑一段时间,遂开始琢磨在因果溯源术中看到的景象,试图总结一二。

世人皆知,释教祖师善推演之术,一番推演,能知前后五百年。是以身为释教驻跸长老,老僧自然在推演之术上自有传承,因果溯源术就是其中之一,往往能在涉及自身因果较多的事上窥得一丝真实,无往不利。

然而,不知是何原因,他只看到了两幅画面,一幅显示的是繁华富庶的城市上空血云翻滚,一尊数十丈大小的三首魔神隐现于云中,疯狂大笑。老僧认得,那是宋国都城,汴京!

另一幅则要简单得多,显示的是一颗耀眼的蓝珠,老僧不明所以,怎么都猜不透。

这是很奇怪的事,两幅画与如今的形势没有一丝关系,连一点启示都没给。那只能说明一件事,即是。。。

死局!

因此,因果溯源术才认为没必要显现线索,那么,大概率会显示未来某个重要节点的画面,以此来提醒自己,早作准备。

老僧恍惚了一下,有些不敢置信,难道一福寺数百年的传承将要断送在自己手里?多年修行养成的古井无波的心境泛起波澜,顿时有所迷失,下意识望向祖师塑像,试图寻找指引与答案。

祖师塑像愁苦依旧,趺坐的姿势显得格外垮塌,好似承受不住压力,屈服于命运的安排。又好像是从趴服的投降姿态慢慢直起身子,顶住压力,将要坚定地站立起来。

到底是什么呢?

老僧蓦然想起了多年前自己初闻释教秘法时师父所说的话。

“圣者座下有花,名优昙华,一千年出芽,一千年生苞,一千年开花,弹指即谢,刹那芳华!”

老僧昏黄的眼珠一亮,心中泛起大无畏,大慈悲,随即有所超脱,泛起一层明悟:

“每个人到这世上都是带着使命而来,如果你虚浮度过,使命未达,自然遗憾而走;如果你竭尽所能,问心无愧,则使命已至,即为大圆满!那么一瞬间与一千年又有什么区别呢?”

老僧微笑颔首,一股淡然弥久的喜悦溢满心间,心境与智慧得到了升华。李独霜隐约看到,老僧脑后竟然出现了淡淡的金色光圈!一如释教秘籍上所说乃是智慧果业的凝聚和体现。

一旦释教中人出现这种光圈,则意味着此人有着菩萨之资!

老僧自己毫不在意,念头一动,看向了李独霜与狐狸,阖寺上下只有这一人一狐是外来者,莫非,那两幅画面与其相关?

一念及此,老僧已有了计较,含笑开口道:

“李施主可知,我一福寺的由来?”

“难道不是普渡众生,劝人向善?”

“非也非也,我释教乃是讲求身体力行,须有降魔力,方行普渡举。大约五百年前,有一旷世大魔肆掠豫州,大概范围乃是现今甘州、凉州、房州、金州、通州以及你河州共同之地,凡人死伤百万,我释教圣者恰途经此地,怒其所为,遂与之争斗。苦斗三年,方将其击杀。然大魔所修之法匪夷所思,身愈金刚,能滴血重生,圣者不能毁,遂将其五分,置于五州之地建设寺庙日夜以释教弟子主持炼魔大阵,镇压之!”

“一福寺为其一,就在这座塔下,镇压有大魔左手。为时时刻刻警醒后人,此山当日取名魔临山,因迁延日久,被凡人称作秣陵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