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第二百四十六章:清退京官八百六十八人

作品:朱棣重生土木堡| 作者:崛起的石头|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2023-01-11| 下载:崛起的石头TXT下载

玉带二千五百束、黄金十余万两、白金三千箱,白银至少一千万两,还有价钱堪比黄金的胡椒数千石!

这是什么概念,这是普通百姓做梦也不敢梦到的天文数字!

要知道,正统年间最多的时候,一岁税赋也就二百六十七万两白银,一个礼部侍郎家中资产,不知道要多少年的大明赋税了。

王振乱权祸国之影响,由此可见一斑。

这些钱,都是袁嘉佑在七年间贪腐所获,要是他当了更久呢,当了十七年呢?这简直是不敢想象!

很多人的口中,都是再次欢呼出于谦于少保这位盖世英杰的名字。

在他们看来,于谦不仅在瓦剌逼近时身先士卒,拯救了他们,现在更是奋战在治贪治腐的第一线。

如果不是于谦,他们可能永远也不知道一个号称为清流的朝廷礼部侍郎,是一个无耻至极的巨贪!

事情闹得很大,由于是大明朝有史以来第一个顶替桉,更是刷新了许多人的三观和认知。

原来有功名者也可以顶替,原来一个人连名字都可能是假的。

唯一可惜的是,这件事最后的受害者,那个真正在正统九年科举中进士及第的袁嘉佑,可能永远也找不到了。

就算是北镇抚司和东厂全力侦办,也难以找到七年前的这么一个人。

真正的进士袁嘉佑,也是在天启九年,前往京师赴任的路上突然失踪,从此后再也没回过家乡。

王诚猜测,是已经遭了毒手。

一个人,一个有志于大展拳脚的报国之士,就这样死于非命,若不是这次朱棣因为好奇,去看了会儿热闹,这件事或许还要雪藏更久。

北镇抚司甚至去到了真正那个袁嘉佑的家乡襄阳询问,但是已经过去七年之久,真正袁嘉佑的父母早已经离世。

锦衣卫在襄阳内到处走访,足足过了近一个月的时间,才把从各种留言碎语拼凑成了一个详尽的事实。

最终,上报于乾清宫。

据当地的一些老人说,袁嘉佑去京城赴任的第二年,就有来自朝廷的官差,说他们的儿子已经在翰林院做官,接他们去京城享福。

所谓的官差以此种名义把他们二老接走,应当是最当年的真实情况无疑了。

因为锦衣卫不仅从很多地方传言上,也从当时居住在袁嘉佑家附近的一些居民口中探听得知一样的结论。

基本上,这就是事情的真香了。

中枢之地的黑暗之处,便是一些身处于中枢的人也无法想象的,当时前去负责调查此事的锦衣卫百户,都十分震惊于此。

青天白日,朗朗乾坤,居然有一只无形的大手,取代了十年寒窗苦读的学子,一大家子全部消失无踪。

襄阳本地居住的百姓,大多也都被当地官府后来以各种名义迁走,多年过去,也就只留下了一些岁月中的闲言碎语。

就算是知道内幕的人,也都对此只字不提,足以见得,此事背后的黑手权利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