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第一百七十七章 贸易

作品:重生1978| 作者:可大可小| 分类:都市言情| 更新:2020-12-24| 下载:可大可小TXT下载

七月的C市骄阳似火,在正午的时候是没有人愿意在大街上行走的,除了哪棵树上有只蝉在“知了”“知了”的叫着之外,没有人愿意发出一丝声音,大家都怕惊动这酷热无比的老天,而只有到了傍晚时分,街上的行人才会多起来,而到了晚上,则到处灯火通明,好像现在才是这个城市刚刚苏醒时的样子。

但是在北湖市场王求的办公室里,王小明却没有觉得一丝热浪,因为这里装了空调,如果不是沙发上有个靠垫可以用来垫在肚子上,他甚至还会觉得冷得有点受不了。

对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的人来说,有信息、有眼光的人很容易就能赚到大钱,在很多国有企业还在每个月拿着几十、一百多元的工资时,他们每个月赚几万甚至几十万轻而易举。

而这段时间由于国家实行价格双轨道,这让有关系、有胆量的人也大发其财,一张钢材或是化肥的批条,不需要任何资金,只要一转手就是几十万甚至上百万的纯利润。

王小明现在没有什么关系,就算有,他也不屑去赚这种钱,他掌握的信息非常多,而且眼光又准,再加上他现在手里的资金充足,想赚钱,门路有的是。比如像国库券,他就利益于以前在网上看到过上海的杨百万早期的发迹事件,他现在正处在这个年代,当然也得顺手捞一笔,这样的钱不去赚,那实在有点对不起自己。

早在前年的时候,王小明就指示王求,去各地收购国库券。他的资金多,一出手就几十万上百万,虽然只有百分之一、二十的利润,但是基数大,而且时间也短,一年时间下来赚的钱不比薯片厂少。

要知道。最早的国库券都是摊派的,老百姓拿在手里急于兑现,打八折80多元抛售给银行。而且越是穷的地方,老百姓卖的越多,价格也越便宜。而当时银行缺乏资金,见到H省地人用车子装着钞票来买国库券。银行还巴不得呢,通常9元就卖了。

当时一些人都是自己背着一个大包,里面装着整扎整扎的人民币,而王小明却不同,他不是小打小闹,所以专门订制了两台货式厢车,在车厢内焊上一个大型的保险柜,所有的现金跟国库券全部装在里面,再放上几个人。比个人背个包到处跑要安全得多。

而当时国务院有文件,国库券不得低于面值买卖,像一些小地方是不太执行这样的文件的。只有上海这样地大城市执行政策最好,从没有低于面值收进。

这样就提供了一个合法的赚钱途径,从外地的银行以低于面值收购国库券,运到上海之后再转卖给银行,保险又安全,绝对不会出现拖欠,比什么生意都强。

据王小明的记忆,山东莱阳一个机械厂的供销科长正是利用长期在外出差的机会,得到了这个信息。他用一万元做本钱,一年时间就赚了二十多万,二年时间就赚到了一百四十万。而王小明一开始是用一百万做本钱,到现在也快有二年时间了,他赚了多少钱呢?今天王小明就是来问清楚这件事。

“小明。我们这笔钱现在已经到了两千万!”王求兴奋地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