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一百九十三、曙光

作品:重生之刹那芳华| 作者:晚风低语|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2020-12-14| 下载:晚风低语TXT下载

盘问一番, 倒还真让他们套出一些有关电极原材料和生产等的内幕消息。虽然不多, 但聊胜于无。

海阔买了两套装备,一套赠送宋雅兰,一套带回公司交给何超等人解剖分解。这一拆开分析才知道,里面的主要电子元件体积都非常小,绝大部分空间是被高能电池占据罢了。

这事情有点难办了。单靠他这几十号人的公司要开发这个DBS可就困难了,这里涉及电子、通讯等技术。而国内的微电子技术和国外的差距还挺大的

但是,海阔没有被困难吓倒。

他经过这段时间的了解,已经认准了开发国产DBS是件利国利民利公司的好事。因此,他将自己资产的五分之四都投入到了这个项目的开发上去了。

这些资金一部分是花在了高薪聘请国外微电子专家。这几个人大多数是他和何超在国外的朋友熟人或老师同事,有临时聘用、有长期聘用,反正待遇都不低。

另外,他也不是迷信外来的和尚好念经的人,他也希望能和国内一些技术力量雄厚的电子企业或科研单位进行合作。

芳华听说了他的打算后,主动请自己老爸林志辉和许锦林叔叔出面帮忙。因为他们当年就是采购器材的,长期与这些国有企业或科研单位保持着良好的合作关系。这些单位的很多领导都和他们算得上是朋友呢,尤其是许锦林叔叔下海后,也依然和他们来往密切。

芳华的这一帮忙,还真是帮了海阔的大忙。

通过父亲的关系,她帮海阔联系到了电子科大(也就是老牌的国防军工大学——成电)与海阔公司进行电子技术的合作开发。而通过许叔叔,又帮他招募到十多名刚刚退休但还算身强体壮、精力充沛的老军工老专家。

这后一点更宝贵,因为这些人的经验和知识可是千金难买的尤其是老军工的手工技术,那可都是绝活儿啊因为他们一贯遵循周总理的十六字方针——“严肃认真,周到细致,稳妥可靠,万无一失”,有这样工作态度的人,任何一个资本家都会奉若至宝。偏偏这些人又普遍对报酬要求得不多,只想退休后再发挥些余热。

所以海阔得到这批人才后欣喜若狂,特意打电话给嘉辉说:“我现在才知道我认识你,就是为了再通过你认识你老婆啊她可是我们公司的福星啊”

嘉辉笑骂:“你这家伙,小心这话被白芸听见”

海阔却说:“对了,还忘了这茬要不是你老婆把白芸约出来,我也不会找到这么个好老婆哟嘿嘿,我欠你们两口子不少人情哈”

别看海阔大大咧咧的,但也很尊敬那些军工老前辈,自然不会太“资本家”了。

鉴于这些专家大多分布在西南山区的国防三线单位,以及为了方便和成电的合作,海阔向政府贷款在成都高新西区买了块地皮,建起了厂房和专家楼。这片高科技园区被命名为“曙光”工业园区。

这还是许锦林建议取的名字,因为这些老军工当年的单位多以“曙光”“红光”什么的做代号,看着亲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