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第六十四章 商品交易所

作品:世纪帝国| 作者:星空漫游者|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2021-01-04| 下载:星空漫游者TXT下载

天津。

作为中华帝国京畿地区最主要的港口,再加上最近公布的环渤海经济开发规划又一次把天津定位于“环渤海主要物流中枢”的地位,天津的地位再一次被提升,隐隐然已经不再甘于成为北京城的附庸或是“后院”。

接替徐世昌出任天津市长的段贵宁已经发出豪言:“五年内,天津就要成为北方上海!”

天津新政府拟定的天津市五年发展纲要已经在天津市参议院高票通过,未来五年要重点扩建天津港,建设配套的仓储和道路设施,扩建国营天津船厂,全面整修市政道路,推进城区自来水化和照明电气化,各新建住宅区和已建公寓区都要通煤气。天津城市的新规划则贯彻了帝国中央城市规划设计院和帝国大学建筑设计系提出的“卫星城”概念,废弃了传统的按功能划分城区的思想,改为多个子城区环绕内核中心区,子城区自己具备工作居住和商业娱乐功能在内,具备自足能力,以分散未来的交通压力,提升利用效率。

所有的工程都采取了公开招标,但与以往“价低者得”的中标方式不同,这一次采取了“价中者得”的方阵,也就是按照各家标书计算平均数,与平均数最接近的投标者获得优胜。此一方法一出,从政府到商界乃至民间全都目瞪口呆,不少地方议员纷纷质询。不过市政府的解释也很堂皇,往年招标价低者得,难免中标者为了保证利润偷工减料,最后看似节约了些许成本,工程的隐患却更大,往往又要花费更多资金加固乃至重建。

按照天津市政府的解释,基础设施建设求的并不是节约一点点成本,而是要实现“全寿命成本”最低,故而确保其质量实在比节约一点成本更重要。针对部分议员提出“确保工程质量是政府的任务”等质询。市政府的回应是“现实就是现实,把一切责任交给政府并不能保证一定获得完美的落实”,“基建工程的招标中暴lù出来的**,似证明有改进招标方法的必要”。

尽管还有些议员试图利用这一事件“声名鹊起”,还有些咬住不放,但很快传来了小道消息,招标方式的改进“来自宫内的提议”,于是反对声浪很快销声匿迹。

在一片喧嚣之中,与这个国家从南到北的很多城市一样,天津城很快就变成了一个“大工地”。寒风之中。各国营和民营建筑公司的起重机,装载机,翻斗卡车,混凝土搅拌机纷至沓来,山南海北的各路建筑工人云集津门。残破衰败的棚户区和贫民窟被拆除,居民住进了通水通电通气,整洁干净的公寓楼。

优质的美洲天然沥青以船运到天津港,河北钢铁公司承德铁厂出产的优质含钒螺纹钢和结构钢经铁路运输而来。海河和渤海湾的优质沙,各种标号的水泥也顺着铁路和公路滚滚而来。城市道路清一sè地铺上了沥青混凝土路面,一座座风格各异的新式建筑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拔地而起。

这就是已经声名鹊起的所谓“中国模式”:借助强有力的财政和金融体系,以中央政府的总体方针为核心,各地方政府和议会制定各自的发展规划,由财政向各级公共